“罄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拼音为:qìng zhú nán shū。这个成语出自《旧唐书·李密传》,原意是指把竹子都用完了也写不完,形容事实(多指罪行)非常多,难以写尽。
“罄”是用尽的意思,“竹”指的是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简,“书”就是书写。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把竹子都用光了也写不完,比喻事实非常多,难以全部记录下来。通常用于形容罪行、缺点或坏事极多,无法一一列举。
该成语最早见于唐代魏征所撰的《旧唐书·李密传》中,原文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句子。这是李密讨伐隋炀帝时所写的檄文,用来控诉隋炀帝的暴政和罪行。
“罄竹难书”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常见于批评性文章、历史评论或正式演讲中。例如:“这位独裁者的罪行罄竹难书,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句话表达了对罪行深重者的强烈谴责。
需要注意的是,“罄竹难书”虽然常用于负面意义,但严格来说它并不局限于罪行,也可以形容好事极多,如“他的善举罄竹难书”。但由于语言习惯的影响,现代汉语中多用于贬义。
掌握“罄竹难书”的正确读音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加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态度。无论是在学习语文还是在日常交流中,了解这个成语的内涵都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罄竹难书的拼音怎么读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