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qìng zhú nán shū。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把竹子都用完了也写不完,形容事实(多指罪行)非常多,难以写尽。常用于形容罪行极多,难以一一记载。
“罄竹难书”最早出自《吕氏春秋·明理》:“虽有竹箭之良,未能胜其任也。”后来在《旧唐书·李密传》中也有类似的表达:“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些古籍中的表述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成语“罄竹难书”。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罪行、错误或不良行为极其严重,数量庞大到无法一一列举。例如,在历史文献或新闻报道中,当描述某个政权的暴政或某人的重大罪行时,常用此成语来强调其严重性。
近义词包括“数不胜数”、“滔天大罪”等,表示类似的意思。反义词则是“微不足道”、“寥寥无几”,用来形容数量极少或影响很小的情况。
尽管“罄竹难书”常用于负面语境,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根据需要用于正面或中性场合,如表扬一个人的功绩非常多,虽然较为少见。不过传统上它主要用于形容罪行或错误。
例如:“他的罪行罄竹难书,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这句话中,“罄竹难书”形象地表达了罪行的严重性和数量之多。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