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这四个字的汉语拼音是:qìng zhú nán shū。其中每个字的拼音分别为:
“罄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把竹子都用完了也写不完,形容事实(多指罪行)非常多,难以写尽。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罪行极其严重、数量庞大,以至于连书写这些罪行的材料都不够用。
“罄竹难书”最早出自《吕氏春秋·明理》:“天下之乱,无有执止者,其能赓之如山之寿,亦难矣!而况一人之身,而欲以一时之政令,罄竹而书之哉?”后来在历史文献中被广泛引用,尤其是在描述重大罪行时使用较多。例如,《旧唐书》中有记载:“罪恶昭彰,罄竹难书。”
在现代汉语中,“罄竹难书”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尤其常见于新闻报道、评论文章以及法律文书等。例如,在批评某人犯下大量罪行时,常用这句话来形容其罪孽深重;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恶劣现象极为普遍,难以一一列举。
尽管“罄竹难书”可以用来形容各种事实极多的情况,但它通常带有负面色彩,主要用来描述罪行或错误行为的数量极大。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误用。该成语为四字结构,语气较为庄重,不适合用于日常口语交流。
“罄竹难书”的拼音是qìng zhú nán shū,它源自古代汉语,意在表达某些事实(尤其是罪行)多到难以全部记录的程度。无论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还是现代语言运用来看,这个成语都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值得我们在学习和写作中加以掌握与运用。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罄竹难书怎么写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