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拼音为 qǔ gāo hè guǎ。这个成语出自《对楚王问》,原文中写道:“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意思是说,曲调越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因此,“曲高和寡”常用来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从字面上来看,“曲”指的是乐曲或文艺作品,“高”表示高雅、深奥;“和”是指应和、响应,“寡”则是稀少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越是高雅的作品,能够欣赏和理解它的人就越少。
在现代语境中,“曲高和寡”不仅适用于音乐和文学领域,也可以泛指任何思想深刻、格调高雅的事物难以获得广泛的认同。例如,在学术研究、哲学思考或创新科技方面,一些超前的理念往往不被当时的人所理解,这也可以说是“曲高和寡”的一种体现。
该成语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楚国文人宋玉的《对楚王问》。当时楚王问宋玉为何他的作品不如别人受欢迎,宋玉回答说,他的曲调太高雅了,普通人听不懂,所以响应的人就很少。这既是一种自谦,也是一种自我坚持的表现。
在当今社会,“曲高和寡”提醒我们,虽然追求高雅和深度是值得肯定的,但也要注意传播的方式和对象的选择。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和作品,也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让更多人理解和接受,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曲高和寡的拼音和意思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