膊的组词组和拼音是什么.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43  评论 0

摘要:膊的组词组和拼音是什么“膊”是现代汉语常用字,其拼音为“bó”,

膊的组词组和拼音是什么

“膊”是现代汉语常用字,其拼音为“bó”,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由“月”(肉月旁,表示与肢体相关)和“尃”(fū,表示布施、分散)组成。该字本义指上臂靠近肩膀的部分,后引申为泛指身体部位或与肢体动作相关的名词/动词。以下将详细解析“膊”的常见组词及其用法。

一、“膊”字的本义与基本组词

“膊”的核心含义围绕“臂膀”展开,最典型的组词是“胳膊”。这一词汇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广泛使用,指代人体上肢从肩到手腕的部分。《说文解字》中提到:“膊,肩甲也。”虽然现代释义更侧重上臂,但其根源仍与肩部肌肉关联。例如在诗句“两臂膊长须挽月”中,“膊”直接描绘了强健的臂膀形态。另一组常用词“赤膊”则强调上身裸露的状态,多用于描述运动、劳动场景,如“夏日赤膊挥锄”。

二、专业领域中的延伸组词

在特定行业语境中,“膊”衍生出更专业化的词汇。医学上使用“胳臂膊”细分肢体结构,或描述“上膊肌”等解剖部位。戏曲领域,“甩膊”作为动作术语,指向演员大幅度挥动衣袖的表演技巧。“肩膊”作为医学术语更为正式,常见于骨折诊断或康复训练说明。古籍中甚至有“悬膊挂弓”的描述,既展现了肢体力量感,又暗含战斗氛围。

三、动词化用法与文学意象

“膊”在动词体系中多以组合词出现,形成富有张力的意象。如“搏膊”象征奋力挥舞(如“搏膊风浪”),或指代肉搏战中的肢体对抗。文言文中常见“膊胴”,形容肌肉强健;“膊栗”则带颤抖义,如“冷汗膊栗”。这种多义性使其在文学创作中极具表现力——无论是渲染紧张氛围还是细腻刻画人物状态,都能通过精准选词强化画面感。

四、方言与地域文化特色

方言中“膊”的用法体现出地域差异。东北方言的“胳膊肘”强调肘部关节(例:“别碰我胳膊肘”),而粤语口语中“膊头”指整个上臂,更接近本义。西南地区“扯膊子”形容突然伸出手臂动作,带有诙谐色彩。这些方言词汇既保留古语痕迹,又融入生活气息,反映出汉字在不同地域的灵活演变。

五、常见混淆与正确用法

需注意与形近字区分:“膊”易与“搏”(bó)、“膊”(bo)混淆。需依据语境判断:“搏斗”强调力量抗衡,“胳膊”则为肢体名称。在书法创作中,“膊”字因笔画复杂,常被误简化为“博”,但标准写法必须保留左部“月”旁。近年普通话推广使“胳膊”成为主流用法,而“胳臂”仅存于部分老年人口语中。

六、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作为人体关键部位,“膊”承载着传统文化认知。古汉语中“膊”与武力相关联,如《史记》载项羽“力能扛鼎,膊若猿猱”,凸显其雄壮体格。现代社会中,“赤膊上阵”比喻赤手空拳直面挑战,“健硕膊肌”成为力量美学的象征。艺术作品中常以展露健美臂膀表现英雄气概或劳动者风采,赋予该字更深层的文化隐喻。

总结与拓展思考

“膊”虽为单字,却通过灵活组构展现多层次内涵。从基础名词到专业术语,从日常用语到文学意象,其演化轨迹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与适应性。建议在学习时注意:日常生活使用标准化词汇(如“胳膊”),特殊场景可选用精准专业术语(如“上膊肌”)。同时通过诗词典籍积累,深化对“膊”字意象的理解,从而提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膊的组词组和拼音是什么

点击下载 膊的组词组和拼音是什么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85472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361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