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浅谈对联之习作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5 12:40:15 人气:5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上下 我们 意思 下联 一个

浅谈对联之习作**

现在网络诗群不少诗友喜欢玩对联游戏,但是写出来的好对联不多。有些人只是感觉顺口就行,或者只关心平仄问题,却不太注意上下联之间的联系,所以好多人的对联仅仅做到了其中几个“对”,也就是说只是简单遵循了表面形式,而忽视了最关键的“联”,致使写出的作品南辕北辙,不知所云,无主题可言,这就是他们对联难以出彩的真正原因。

如果对联做不到“联”,就等于我们还未真正踏入对联的“门槛”,所以就算你对再多的句子,还是处于初级水平。今天,我们就针对对联之“联”这个问题好好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联”,在写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写出好对联。

一、何谓“对联”

对联的“对”和“联”各有什么深意呢。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既然叫做对联,那它肯定是不光有“对”,还需要有“联”。**

那么什么是“对”,什么是“联”呢?大家知道对联的“六大要素”是什么吗?对联六大要素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内容相关。

其中前五大要素都属于“对”,最后一条“内容相关”则为“联”,它也是对联中最重要的,最难以把握的一点。

什么是对联?对联就是既“对”又“联”,“联”就是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一定要相关,不能只“对”不“联”,无论是怎样的景,都要符合逻辑,遵循自然,让上下联能够融合在一个画面中。上下联所体现出来的情感色彩也要求统一,不能有太大的反差。

对联初学者必看――浅谈对联之“联”

二、作联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们在作联时一定要注意“隔”,所谓“隔” 就是上下联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联系。我们把对联中的“隔景”与“隔意” 统称“隔” 。

对联中的“隔”是对联领域普遍存在的一种错误应对现象,好多人对它几乎没有深入的认知。

对联禁忌之“隔景”

简单来说,“隔景”就是上下联所描写的景象不能融合在一个画面中,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季节之隔:春夏季对秋冬季节

例:江畔秋枫燃十里;村前新柳舞千堤。

这就属于季节之隔,上下联一个写秋天的景色,一个写春天的景色,虽然画面很美,但是内容相差太悬殊,可以说根本不能称之为对联,它没有做到对联“内容相关”这一重点要素。

②天气之隔:晴天对雨雪天

例:双燕穿微雨;斜阳照小亭。

上联为雨天,下联为晴天,属于天气之隔。虽然天气晴天的时候也有下雨的可能,但是这并不是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

③时间之隔:白天对黑夜

例:苔色映帘绿;月光铺案凉。

上联写苔色“绿”,属于白天可见之景;下联写月光,属于夜晚的景致。属于时间之隔。

无论是怎样的景,都要符合逻辑,遵循自然,让上下联能够融合在一个画面中。

对联禁忌之“隔意”

对联的隔意主要是针对“意象”而言,指上下联所体现出来的情感色彩不统一,有强烈的反差。比如上联表达欢娱的感情,而下联却表达惆怅的情感,这种现象就是隔意。

例:围炉闲煮酒;伏案怅吟诗。

从上联一个“闲”字我们可以看出,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很闲适、惬意的心情;而下联的“怅”则完全与之相对,主要是表达忧郁的情感,所以上下联造成“隔意”。

正确的对法应该是根据上联的感情色彩,去对出相应情感色彩的下联来。我们把上面的对联稍加修改:

围炉闲煮酒;秉烛细观梅。

这样下联就同样显得很闲适,自然,有情调,煮酒观梅,多悠然自得的一个生活画面。

①关于对联的“隔景”,一般从所用的名词上来判断和掌握。

②关于对联的“隔意”,主要从所用形容词和动词上来判断,单纯的名词则不具备表达情感,所以,对联的一切“意”都是通过我们运用了什么样的形容词和动词去决定,只要掌握好这两个词性的合理运用,是不会造成“隔意”的。

③通过对“隔景”与“隔意”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对联中如何用好“词”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若想写出好对联,就不得不在对联的“词性”运用上狠下功夫。

我们写对联一定要做到上下联内容相关,不能只“对”不“联”。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对联禁忌之“合掌”

前面讲了对联的“隔”,告诉我们写对联不能上下联意隔的太远,或者毫不相干,那么有人就会问,上下联的意思完全或者基本相同是不是就是好对联呢?

假如您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情况叫做“合掌”,是对联界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诗联界的一大禁忌。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等意思重复的字、词,上下联的意思完全或者基本相同。

例1:旭日开山顶;金乌出嶂前。

这里“旭日”和“金乌”都是指太阳,上下联说得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描写太阳从山里升起,只是换了太阳的叫法。所以此联属于“合掌”。

例2:

上联:五湖传喜讯

下联:四海送佳音

此联中上下两句所表达的意思几乎一样,下联没有任何拓展,毫无新意,故为合掌。

判断一个对联合掌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 所用词语相似,所写事物相同;

b上下联意思相同,意象空间重叠。

c判断对联是否合掌,还需要结合整句意思来看。

一副对联,必须上下比的词语异义相配,才算合格。作联时,有人把“词类相对”,误认为上下联意思相同才是对仗工稳,其实,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

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有限,若在有限的空间重复一件事,这不是浪费资源嘛?所以,合掌是对联的大忌。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开“合掌”呢?

1.尽量避开用同意名词。比如:用冰蟾来对月亮,用金乌来对太阳,用琼浆来对美酒等等,这都是合掌对法。

所以,要避开合掌,我们在对联中就不能去重复应对意思相同的名词,尤其是它们的别称。

好多朋友在对联的时候,看着上联一个一个挨着对字,而且对得还是非常“相近”的名词,这样最容易造成合掌。

2.尽量从其它的角度应对,避开近义词对仗。比如上联写山,那下联就从水、风、树等等展开想象;如果上联写水,那下联就不要再考虑和水有关的名词了,比如:溪、塘、渡等词。

例:渡口舟斜系;滩前棹偶来。

“舟”和“棹”完全合掌,而“渡”和“滩”虽是两个不同名词,但是都和水有关,这样应对不仅没有美感,而且再次为整句的合掌增添了危险系数,所以避开相近意思的词语应对可以减少合掌的概率。

3.不属于合掌的情况。对联中的动词、形容词、介词等的使用一般不作为判断合掌的依据,因为合掌是根据整句意思来判断的,单个动词或形容词不具备表达完整句意的功能。

例:山中秋色冷;云外雁声寒。

上下联中“冷”和“寒”意思相近,但是这两句对联却并不合掌,因为“冷”和“寒”的主语不一样,上下联句意更是不同。

所以,判断对联是否合掌,还是需要结合整句意思来看。

总之,我们在写作时如果能注意避开上述几个禁忌,那么我们的作品一定会提升很多,写出好的对联自然也就指日可待了。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9543.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