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10米跳台,沉着冷静,起跳翻腾入水一如往日利落,76.50分!全场最高分!沉寂五个多月的跳水馆因她而再次沸腾。
11月2日晚,广州广东奥体中心游泳馆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10米跳台上。时隔183天,全红婵终于重返赛场。
她与搭档王伟莹以第一跳76.50分的优异成绩,宣告了自己的完美回归,最终两人以235.86分夺得女子团体双人10米台冠军,为广东队卫冕全运会跳水女团金牌立下汗马功劳。
01 完美回归
十五运跳水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当全红婵和她的新搭档王伟莹登场时,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裁判哨声响起,两人同步起跳,空中翻转两周半,身体绷直,入水时几乎不见水花,只留下一道涟漪。
裁判们毫不犹豫地亮出分数:76.50分! 首轮过后,她们便冲至全场第一。
这一跳,不仅打消了人们对于她伤愈后状态的疑虑,更展现了她作为两届奥运冠军的实力。
随后的两跳,全红婵与搭档继续保持稳定发挥,最终以235.86分的总成绩夺得女子团体双人10米台冠军。
02 退赛风波
这次的完美亮相背后,是五个多月的艰辛与等待。
今年5月,全红婵因伤缺席了全国跳水冠军赛,随后又错过了世界泳坛年度最重要赛事——在新加坡举行的2025世界游泳锦标赛。
伤病与身体发育的双重挑战,让这位年轻的奥运冠军不得不暂时远离赛场。
外界关于她可能退役的传言四起,甚至有人猜测她将就此淡出国际赛场。
面对这些质疑,全红婵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应——她正在顽强对抗伤病和身体发育关,全力备战本届全运会。
03 幕后艰辛
复出之路从非坦途。在全红婵远离赛场的日子里,她经历了艰难的训练过程。
最困难的挑战之一便是控制体重。
为备战本次全运会,她每天需要多次测量体重,完成教练组制定的减肥计划,计量单位甚至精确到了克。
她与新搭档王伟莹的配合也面临挑战。
这对新组合仅搭档了三周时间。
“刚组队时,两人的同步误差有0.5秒”,为了赶上比赛,她们每天加练四小时,把每个动作拆解到毫秒级,连入水角度都反复打磨。
除了训练,全红婵也在不断充实自己。今年9月,她正式入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该学院院长是中国短跑名将苏炳添。
苏炳添透露,针对全红婵这类特别优秀的国家运动员,学院将采取新型培养模式,拟成立“二沙精英班”,专门进行指导学习。
04 战略调整
根据十五运会官网显示的最新信息,全红婵将缺席女子10米跳台单人项目。
这一决定虽让众多粉丝感到遗憾,却也体现了广东队对她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
就全红婵而言,这可能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她目前想要全面复出的艰难性。
集中精力、体力打好女团和双人项目两场战役,对于现在的全红婵来说已经是最大的成功。
全红婵的复出策略可谓明智之举。
专注于双人项目,既能减轻她个人身体的压力,又能为团队争取荣誉,实为当下最优选择。
05 未来可期
对于所有关心全红婵的人来说,这次复出首秀的意义远不止于一枚金牌。
它展现了一名运动员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勇气,也让所有人相信,她的未来值得更多期待。
今晚,在全场观众声势浩大的助威下,全红婵再次携手队友站上了全运会跳水女团的最高领奖台。
她的成功回归,不仅为广东队赢得了荣誉,更为中国跳水注信心。
根据赛程安排,11月6日上午,全红婵还将出战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届时,她将再次向金牌发起冲击。
11月6日,全红婵还将继续出战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
她与搭档王伟莹的这组新组合,仅训练三周就夺得冠军,默契与潜力已然显现。
看客们已开始期待下一场比赛——那道熟悉的红色身影,将继续在十米跳台上谱写她的王者归来。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