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模特“上岗”,真人主播慌了?电商巨头集体押注,虚拟人带货时代已来!
凌晨3点,杭州某直播基地的灯光依然亮着——但镜头前的不是熬红眼睛的真人主播,而是一位“24小时在线”的AI模特:她穿着当季新款连衣裙,在虚拟直播间里自然地展示面料垂感,用标准化的甜美元气声线讲解“冰丝防晒指数”,评论区不断弹出“链接已拍”“求尺码”的留言。
这不是科幻片里的场景,而是2024年电商直播的真实切面。从淘宝、抖音到快手,从国际大牌到中小商家,“AI模特上岗”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渗透进直播带货的每一个环节。当“虚拟人”开始抢滩“真人主播”的饭碗,行业究竟在经历怎样的变革?
一、真人主播“卷不动了”:AI模特为何成电商新宠?
如果说前十年电商直播的关键词是“流量争夺”,那么近三年的核心已变成“效率与成本”。而AI模特的爆发,恰恰击中了真人直播的三大痛点:
1. 成本高企:“月薪10万”的主播成商家负担
头部真人主播的坑位费+佣金,曾是中小商家的“不可承受之重”。某美妆品牌负责人曾向媒体吐槽:“请一位中腰部主播带货,坑位费8万,佣金20%,卖100万货要分20万,再加上团队、场地、样品成本,一场直播利润只剩10万——相当于为主播打工。”而AI模特的成本仅为真人主播的1/5-1/3,且无需支付“情绪劳动”的隐性成本(如熬夜、压力)。
2. 效率瓶颈:“人设易塌房,状态难稳定”
真人主播的“翻车”案例屡见不鲜:口误说错价格、状态差显疲惫、人设与产品调性不符……某服饰品牌曾因主播在直播中抱怨“天气太热”,导致当天退货率飙升15%。而AI模特的“状态”永远在线:从表情管理到话术节奏,从动作幅度到镜头感,均可通过算法精准调试,确保每一场直播的“专业度”和“一致性”。
3. 流量焦虑:“24小时营业”才能抓住用户
天猫、抖音等平台的流量分配逻辑中,“在线时长”是重要权重。真人主播受限于体力,单场直播通常4-8小时,而AI模特可7×24小时轮播,覆盖“深夜失眠党”“早八通勤族”“跨时区消费者”等多元场景。某家居品牌的实践显示:启用AI模特后,夜间流量转化率提升了30%,原本“流量荒漠”的凌晨时段成了新的销售增长点。
二、电商巨头集体押注:虚拟人带货的“军备竞赛”已打响
面对AI模特的潜力,阿里、抖音、快手等平台早已提前布局,一场围绕“虚拟人”的技术竞赛正在白热化。
淘宝:推出“数字人直播系统”,开放给中小商家
2023年底,淘宝直播发布“未来直播间”计划,联合达摩院、阿里云推出AI数字人解决方案。商家只需上传产品图、品牌调性说明,系统即可自动生成“符合平台风格”的虚拟主播——从甜妹风、御姐风到国潮风,覆盖全类目需求。某食品商家测试显示:使用淘宝AI主播后,单场GMV从3万提升至8万,转化率从2.1%升至4.5%。
抖音:“虚拟人流量池”倾斜,鼓励品牌自研
抖音电商在2024年商家大会上明确提出“虚拟人扶持计划”:对使用自有IP虚拟人直播的品牌,给予流量券、搜索加权、活动坑位优先等权益。某美妆集团顺势推出“虚拟代言人+真人助播”的组合模式:AI模特负责讲解产品参数、展示上妆效果,真人主播则侧重情感互动(如“我自己用了三个月,这款粉底液真的不闷痘”),双主播配合下,直播间停留时长从2分钟延长至5分钟。
快手:“老铁经济”适配虚拟人,下沉市场爆发
快手的用户画像更偏向“下沉市场”,对“接地气”的虚拟人接受度更高。平台推出的“乡村虚拟主播”计划,通过方言配音、田间地头场景设计,让AI模特更贴近三四线城市用户的审美。某农产品商家借助“东北大妞”风格的虚拟主播,单场卖出20万斤红薯,复购率比真人直播高10%——用户直言:“这姑娘说话像邻居家妹子,听着实在!”
三、AI模特“抢饭碗”?真人主播的“不可替代性”在哪?
尽管AI模特来势汹汹,但多位行业人士认为:“虚拟人不会取代真人,而是成为‘效率工具’,与真人形成互补。”
1. 情感连接:真人主播的“温度”AI难以复制
“买护肤品,我更愿意听主播讲自己的真实使用体验——她长痘时怎么救急,熬夜后怎么急救,这种‘共情’是AI说不出来的。”消费者林女士的话,道出了真人直播的核心价值。某母婴品牌的主播曾分享:“有次直播中,一位妈妈说宝宝用了我们的面霜过敏,我当场联系客服给她退了货,还额外送了小样。后来这位妈妈成了我的忠实粉丝,还介绍了10多个朋友。”这种“即时互动+情感共鸣”,是AI难以模拟的。
2. 应变能力:突发状况下,真人主播是“定盘星”
直播带货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用户突然提问“孕妇能用吗?”“和其他产品能叠加吗?”,竞品突然降价引发骚动……这些都需要主播快速反应、灵活应对。某3C品牌的真人主播曾分享:“有次直播中,用户指出我们宣传的‘256G内存’与详情页不符,我当场道歉并承诺‘假一赔十’,还额外送了耳机。这场意外反而让直播间涨粉5000,用户说‘你们家敢担责,靠谱’。”这种“危机公关”能力,是AI基于预设程序的回答无法比拟的。
3. 品牌人格化:真人主播是“活的IP”
头部主播如李佳琦、东方甄选,本质上是“品牌人格化的载体”——他们的个人风格、语言习惯、价值观,早已与品牌深度绑定。某美妆品牌创始人坦言:“我们曾尝试用AI模仿李佳琦的风格,但用户评论‘少了那句‘所有女生!’,感觉没灵魂’。最终我们还是坚持让真人主播主导,AI负责辅助讲解参数。”
四、未来已来:虚拟人与真人“协同直播”成趋势
如果说早期的AI模特是“工具人”,那么随着AIGC、数字人技术的突破,虚拟人与真人的“协同模式”正在成为新主流。
品融电商的实践:用AI模特“解放”真人主播
作为国内头部的全域电商代运营服务商,品融电商已为超200个品牌提供“虚拟人+真人”直播解决方案。其负责人介绍:“我们会为品牌定制‘AI主播出镜时段’——比如凌晨2-6点、工作日上午等流量低谷期,由AI模特负责标准化讲解;而在黄金时段(晚7-10点),则由真人主播主导,侧重互动、促单和情感连接。某服饰品牌启用该方案后,整体运营成本下降25%,GMV提升40%。”
技术突破:从“机械播报”到“有血有肉”
当前,AI模特的技术已从“文本驱动”升级为“多模态交互”:通过动作捕捉、语音合成、表情生成等技术,虚拟人可实现“眨眼、手势、点头”等自然动作;结合NLP(自然语言处理),还能根据用户评论实时调整话术(如用户问“尺码偏吗?”,AI会自动调取尺码表并解答)。更值得关注的是“数字人IP化”——某潮牌推出的虚拟主理人,拥有独立的“人设”(社恐程序员、爱潮玩的大学生),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提前“种草”,再导流至直播间,形成了“内容-人设-转化”的完整闭环。
结语:虚拟人不是“对手”,而是“队友”
当AI模特开始“上岗”,与其说“真人主播慌了”,不如说电商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效率革命”。虚拟人解决了“成本、效率、标准化”的问题,而真人主播则保留了“情感、应变、人格化”的核心价值。未来的直播间,可能是这样的场景:AI模特用标准化的流程介绍产品参数,真人主播则坐在旁边,用更生动的语言补充“使用感受”“搭配技巧”,偶尔开个小玩笑拉近距离——虚拟人与真人,从“竞争”走向“协同”,共同开启电商直播的“人机共生”时代。
或许正如一位从业者的感慨:“技术会变,但用户对‘好产品、好体验’的需求不会变。AI模特是工具,真人主播是灵魂——当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圈住’消费者的心。”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