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热点)-男子水下憋气29分钟刷新世界纪录 长时间憋气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2025-08-21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近日,一则令人惊叹的消息冲上热搜:克罗地亚自由潜水运动员马里西奇以29分3秒的惊人成绩,刷新了“自愿水下憋气”项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比原纪

近日,一则令人惊叹的消息冲上热搜:克罗地亚自由潜水运动员马里西奇以29分3秒的惊人成绩,刷新了“自愿水下憋气”项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比原纪录足足多出5分多钟。这一时长不仅接近海豚的两倍,更与海豹的憋气能力相当。然而,在为人类潜能欢呼的同时,我们也不禁好奇:长时间憋气究竟对身体有何影响?这项极限挑战背后隐藏着哪些科学原理?

憋气29分钟,身体经历了什么?

憋气的本质是主动停止呼吸,切断氧气摄入与二氧化碳排出的通道。当人类屏住呼吸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氧气储备的极限消耗:人体血液和肌肉中储存的氧气仅能维持数分钟需求。憋气初期,身体优先消耗血液中的氧气;随着氧气减少,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触发呼吸中枢的强烈冲动。马里西奇能突破这一阶段,依赖的是超常的二氧化碳耐受力和心理控制力。

血液重新分配的“生存策略”:为延长关键器官的供氧时间,人体会通过血管收缩将血液优先输送到大脑和心脏,导致四肢、皮肤等非必要部位供血减少。这也是憋气者常感到手脚发麻、面色苍白的原因。

低氧血症的潜在风险:当血液含氧量降至临界值(通常低于60mmHg),可能引发头晕、视力模糊甚至意识丧失。自由潜水运动员通过长期训练,能将这一阈值推迟至更久,但普通人不建议尝试。

海豹的“天赋”与人类的局限

新闻中提到,海豹一次呼吸可替换肺部90%的空气,而人类仅能更新20%。这一差异源于生理结构的进化:海豹拥有可压缩的胸腔和高效的氧气储存系统,能在潜水时减缓心跳(最低至每分钟1-2次),并优先将氧气输送至大脑。相比之下,人类的心率在憋气时反而可能加快,进一步加速氧气消耗。

科学训练≠随意挑战

专业自由潜水员通过系统训练提升憋气能力,包括:

纯氧预处理:提前吸入高浓度氧气,延长血液氧饱和时间(但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

呼吸技巧优化:如“腹式呼吸”最大化肺部充气量。

心理脱敏训练:降低对二氧化碳升高的敏感度。

但必须强调:未经训练的普通人盲目模仿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包括:

浅水昏迷:低氧状态下突然失去意识,在水中可能引发溺亡。

器官损伤:长期缺氧可能对大脑、心脏造成不可逆伤害。

减压病风险:快速上浮可能导致氮气气泡阻塞血管(虽多见于深潜,但憋气潜水亦需警惕)。

马里西奇的纪录是人类突破生理极限的壮举,但绝非日常行为范本。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掌握正确的游泳呼吸技巧、避免长时间水下憋气,才是保障安全的关键。极限运动的价值在于探索边界,而普通人的健康,更需建立在科学认知与理性选择之上。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原文链接:http://dongdeshenghuo.com/toutiao/567664.html

管理员

  • 内容56766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273秒, 内存占用1.73 MB, 访问数据库25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