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于1037年出生在眉山(今属四川),自幼聪慧,在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饱读诗书。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开始踏入仕途。他的政治生涯坎坷曲折,先后在多地任职。王安石变法期间,他因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自请出京任职。在杭州时,他疏浚西湖,筑堤为“苏堤”,造福一方百姓。后来又经历了多次被贬,远至岭南等地,但无论身处何地,他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不断在文学艺术创作上大放异彩。
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诗歌方面,他的诗风格多样,既有清新自然的田园诗,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充满哲理;也有豪迈奔放的边塞诗,笔力雄健。在词的创作上,他更是突破了传统词风的束缚。他以前的词多为儿女情长、闺阁愁怨之类,而苏轼以词写报国壮志、人生感慨等,使词的境界大为拓宽。像《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尽显豪迈之气。他的散文更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佳作,文笔优美,行云流水,既有写景之妙,又富含深刻的哲理。
苏轼在书法上擅长行书、楷书。他的书法作品独具一格,笔势丰腴跌宕,天真烂漫。其《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心境变化,从开头的压抑到后面的豁达,书法线条如同他的人生轨迹。在绘画方面,苏轼虽然没有大量的绘画作品流传至今,但他的绘画理论影响深远。他提出“士人画”的概念,强调画家的学识修养与绘画的意境,为后来的文人画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苏轼的人格魅力是他在困境中始终保持乐观的重要支撑,也是后世敬仰他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都能随遇而安。被贬黄州时,生活困苦,但他能苦中作乐,自己开垦东坡,研究美食,创造出东坡肉等佳肴。他与朋友交往真诚坦率,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地方任职,都有许多好友相伴。他对后辈也多有提携之恩,许多文人都以得到他的指导和赞誉而自豪。苏轼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作品和他的精神至今仍熠熠生辉,不断地被人们传颂和研究。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苏轼的拼音大写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