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魄”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其拼音为 qì pò。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气”原指空气、气息,后来引申为人内在的精神力量或气质;“魄”则原本指的是人的精神、魂魄,在古代也常用来形容人勇敢果断的胆识。合在一起,“气魄”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大事时所表现出的非凡胆略和恢宏胸怀。
“气魄”主要表示一个人在言行举止中展现出的宏大格局和坚定意志。它不仅限于外在行为的英勇无畏,更强调内心的坚定与从容。例如:“他临危不乱,展现出非凡的气魄。”这种词语常用于赞美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的人。
“气魄”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如“英雄气魄”、“非凡气魄”、“宏伟气魄”等,这些词组都用来突出人物在特定情境下所具备的超凡胆识和强大精神力量。它也可以与“胆识”、“胸襟”、“气势”等词语连用,增强表达效果。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气魄”常被用来描写英雄豪杰的形象。例如《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所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便体现了他非凡的气魄。又如岳飞《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更是将一位将领的英勇气魄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现代社会,“气魄”一词也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商业、体育等多个领域。比如在商界,人们常用“有气魄的企业家”来形容那些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领导者。在体育竞技中,教练员也会鼓励运动员在关键时刻拿出“气魄”,顶住压力,赢得比赛。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气魄拼音及意思解释大全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