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读音为zhù(第四声),它的本义是指筷子。在古代汉语中,“箸”不仅用于日常饮食,还常出现在诗词、成语和典故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箸”组成的词语并不多,但每一个都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例如,“箸竹”是指用来做筷子的竹子,而“失箸”则形容人因惊慌或激动而掉了筷子,比喻事情出乎意料或情绪波动较大。“举箸不定”则是形容人在决策时犹豫不决,如同拿着筷子却不知夹哪一道菜。
在成语中,“箸”也经常出现。如“见瓶中之冰,知天下之寒;尝鼎中之一脔,知一镬之味;握手中之箸,知八珍之调”,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细节可以推知整体情况,体现了古人观察入微的智慧。“箸短情长”则用来形容亲情深厚,即使筷子很短,也盛满了家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箸”也常常作为情感表达的媒介。例如,在《红楼梦》中,就有“宝玉听了这话,心中一动,便放下箸来”的描写,表现出人物情绪的变化。这种细腻的描写方式,使得“箸”不仅仅是一种餐具,更成为人物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箸”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更多地被“筷子”所取代。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文学作品或传统文化活动中,仍然可以看到“箸”的身影。例如,在茶道、中式宴席等传统仪式中,人们仍习惯使用“箸”这一雅称,以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箸组词带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