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的拼音和词语是什么.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10-15  阅读 8  评论 0

摘要:祷的拼音和词语是什么“祷”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其拼音为“dǎo”。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它被归类为形声字,左边“礻”(示字旁)表示与祭祀或祈愿相关,右边“寿”则提供读音线索。该字的基本

祷的拼音和词语是什么

“祷”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其拼音为“dǎo”。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它被归类为形声字,左边“礻”(示字旁)表示与祭祀或祈愿相关,右边“寿”则提供读音线索。该字的基本含义为向神灵或尊长表达愿望、祈求福祉。在日常生活中,“祷”字多用于描述精神层面的寄托行为,其读音与字形均蕴含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

“祷”字的词性与语法功能

从词性上看,“祷”主要作为动词使用,表示通过言语或仪式向超自然力量表达诉求的行为。在语法结构中,它可以单独构成谓语(例:虔诚祷告),也可以与其他动词组合形成复合动作(例:焚香祷告),还能作为名词化成分出现在固定搭配里(例:祝祷词)。这种灵活的词性转换反映了古汉语“一字多用”的特点,也体现了中华文化重视言辞与仪式并重的传统。

常见词语中的“祷”字组合

“祷”字在汉语体系中衍生出多个高频词语。宗教语境中常用的有“祷告”,指基督教徒向神倾诉心声;“祷文”则专指书面形式的祷词,如佛教《药师经》中的祝祷段落。日常生活场景包括“祷念”(持续祈祷)、“祷祝”(表达祝愿)、“祝祷”(吉祥祝福)等。值得注意的是,“祷”字常与祭祀场景相关联,如古代“祷雨”仪式、戏曲中的“祷台戏”等,这些词汇承载着农耕文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成语典故中的精神寄托

汉语成语体系保存了大量含有“祷”字的典籍记载。“祷禳”源自《周礼》中的驱邪仪式,“祷祈”见于《史记》记载的君王祭天行为。宋代《太平御览》收录的“祷于山川”,展现了先民遇旱祈雨的传统习俗。这些成语不仅记录特定历史事件,更折射出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值得关注的是,“祷机”这样的冷门词,实与古代占卜文化相关,揭示了文字在专业领域的特殊用法。

现代语境下的使用变化

当代社会中,“祷”字更多地保留在文学作品与特定领域。文学创作常借用其象征含义,如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描写敦煌壁画时使用“壁画无声的祷告”。法律文书中偶尔出现“祷告权”等术语,界定信仰自由的边界。网络语境下,“云祷告”成为年轻人模拟宗教仪式的游戏化表达,折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适应性转化。

文化差异中的多维认知

比较不同文明对“祈祷”行为的表述颇具启示意义。西方语言中的“pray”对应多神教与基督教传统,而汉语“祷”始终与祖先崇拜、天地信仰保持紧密联系。日本借用汉字创造出“祷り”,但含义更趋世俗化,多指赛前祈愿等轻量级祈福。这种跨文化比较揭示:文字载体虽同,但背后的集体记忆与社会结构差异巨大,提醒我们在跨文化传播中需深入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基因。

最后的总结:文字的温度与永恒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祷”字历经三千年演变而保存至今,见证着先民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探索。从甲骨文的巫祝卜辞到现代汉语的文学表达,每一次书写都在延续着文化记忆的生命力。理解“祷”的多维内涵,不仅关乎文字知识积累,更是打开理解中华文化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让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依然能够触摸民族文化的温度。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祷的拼音和词语是什么

点击下载 祷的拼音和词语是什么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93112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285秒, 内存占用1.78 MB, 访问数据库26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