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是一个现代汉语常用字,其正确拼音是dǎo,声调为第三声(上声)。这个发音具有抑扬顿挫的语音特点,在日常朗读中需要注意从较高音调滑向较低音调的发音过程。作为单韵母字,其发音清晰简洁,常用于表达宗教仪式或内心祈愿相关的语义场景。
从汉字结构来看,"祷"属于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左侧形旁"礻"(示字旁)揭示了与祭祀、祈福相关的核心语义,右侧声旁"寿"则承担表音功能,同时蕴含"长寿"的吉祥寓意。这种形意兼备的构造方式,典型地体现了汉字"六书"造字法中的形声字特征。在汉字简化过程中,"禱"简化为"祷",不仅简化了笔画结构(由18画减为11画),更通过构件组合实现了视觉上的简洁美。
"祷"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主要构成以下三类固定搭配: 1. 宗教仪式相关:包括"祈祷"(向神明祈求福祉)、"祷词"(祭祀时宣读的文辞)、"祷祝"(表达美好祝愿)、"祷文"(正式的祈福文书)等专业术语,多用于庄重肃穆的场合; 2. 日常行为表达:出现于"祷告"(向神灵陈述心事)、"祷念"(反复诉说祈愿)等常见动词短语,体现日常精神寄托需求; 3. 文学艺术创作:衍生出"祷告词"、"祷天"等颇具文学色彩的修饰性短语,在诗歌、散文中用于营造情感氛围。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祷"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蕴。甲骨文时期即有关于"祷雨"的记载(《合集》12870),体现了先民通过占卜沟通天地的原始信仰。古代《尚书》中"以祷于上下神祇"的记载,展示了上古时期国家祭祀制度的规范。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虽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依然认可特定情境下的祈福行为,反映出"祷"礼在礼制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当代汉语中,"祷"字的应用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征。佛教寺院的晨钟暮鼓中,僧侣诵经时总会伴随"功德祷祝";民间节庆活动中,"拜神祷福"仍是重要的文化仪式。网络语境下,年轻人创造的"躺平祷告"""考试临时抱佛脚祷"等戏谑表达,既保留了传统祈福内核,又融入当代生活体验。这些用法证明,"祷"字作为传统文化载体,在现代社会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使用该字时需注意与形近字的区别,如将"祷"误写为"祷"(缺少示字旁)或"涛"(换用三点水旁)。在正式文书写作中,应避免将"祈祷"误读为zhǔ dǎo(方言中"嘱托"的发音)等错误读法。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理解"祷"字蕴含的文化基因,有助于更精准地把握汉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祷的拼音和组词是什么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