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的拼音的拼音怎么读啊怎么组词.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9-15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照例的拼音及正确读音解析“照例”的拼音写法为“zhào lì”,发音时需注意声调与声母韵母的结合。“照”字读作“zhào”,声调为去声(第四声),开口度较大,舌尖抵住下齿龈,气流从舌根与软腭间爆破而出;“例”字读作“lì”,同样为去声,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碍,气流从舌两侧泻出并伴有摩擦音。两个音节相

照例的拼音及正确读音解析

“照例”的拼音写法为“zhào lì”,发音时需注意声调与声母韵母的结合。“照”字读作“zhào”,声调为去声(第四声),开口度较大,舌尖抵住下齿龈,气流从舌根与软腭间爆破而出;“例”字读作“lì”,同样为去声,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碍,气流从舌两侧泻出并伴有摩擦音。两个音节相连时需保持短促有力的节奏感,避免拖沓。例如“周末我照例去图书馆”一句中,“照例”需连读为“zhào-lì”,体现自然的语音语调。

“照例”一词的语义内涵

“照例”属于汉语中的常用副词,核心义项为“按照惯例或常例进行”,隐含着行为的规律性与重复性。其语境适用范围广泛,既可用于日常习惯的描述(如“他照例七点起床”),也可用于正式场合的固定程序表达(如“法院照例宣布开庭”)。现代汉语中,“照例”常与时间词、动词搭配,形成“照例+时间+动作”或“照例+动词+宾语”的典型句式结构,传递出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

语义演变与文化意蕴

追溯词源,“例”字始见于秦汉简牍,原指判例、条例,后引申为常规、惯例。“照例”作为双音复合词约形成于魏晋时期,在《世说新语》《晋书》等典籍中已现使用痕迹。其发展轨迹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制度规范的重视,如唐代政书《唐六典》频繁使用“照例”说明行政流程。至明清话本小说,“照例”逐渐融入口语体系,成为市井文化的标志性表达。当代语境下,“照例”既承载传统礼仪文化,又衍生出新媒体时代的弹性用法,例如网络段子中的反讽表达“照例被套路”。

常见词组搭配与例句解析

典型搭配:
1. 时间维度:照例每天/每周/每月
例句:“李老师照例每周三下午开展读书会。”
2. 行为模式:照例进行/完成/出席
例句:“会议照例进行三个小时,未现新议题。”
3. 场合化表达:照例安排/处理/通知
例句:“客服人员照例处理完投诉后填写日志。”

活用变体:
- 反向表达:“这次没照例”隐含事件偏离常规
- 强化语气:“依旧照例”突出持续性
- 文学化改写:“如例而行”(见于古风小说)

易混淆词辨析

“照例” vs “按例”:
二者语义相近但适用语境有别。“按例”侧重依照既有条文(如合同条款),多用于书面合同或规章制度;“照例”更具口语灵活性,适用于个体习惯与群体惯例。例如:“按公司章程按例分红”强调制度刚性,“邻居照例送来粽子”则突出邻里默契。

“照例” vs “照常”:
“照常”强调状态连续性,适用于未受干扰的日常;“照例”侧重程序合规性,适用于存在既定程序的场景。例句对比:“节日里店铺照常营业(强调持续开门)”与“祭典照例由族长主持(强调资格传承)”。

教学与学习建议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三步教学法:
1. 声调对比训练:对比“照例”(zhào lì)与“肇事”(zhào shì)的声韵差异;
2. 情景模拟:设置办公楼打卡、学校晨读等场景强化使用直觉;
3. 错题诊疗:针对留学生常犯的“照例”与“按时”混用问题进行专项纠正。母语学习者可通过对比阅读明清小说与现代网文,体察词汇的时代变迁。

延伸思考

从符号学角度看,“照例”作为社会约定符号,反映了人类行为模式的编码与解码过程。其频繁使用凸显了社会秩序对个体的规训力量,而网络语境下“照例X”的戏谑用法(如“照例被治愈”)则展现了语言的创造性抵抗。这种矛盾性恰恰印证了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社会性的经典论断。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照例的拼音的拼音怎么读啊怎么组词

点击下载 照例的拼音的拼音怎么读啊怎么组词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8752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290秒, 内存占用1.77 MB, 访问数据库26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