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的拼音解释及意思.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9-15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照例的拼音解释及意思“照例”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副词,其标准拼音为 **zhào lì**。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意指“按照惯例”或“依照以往的方式、例子行事”。这一释义突出了“照例”作为动词“照”与名词“例”组合的语法特征,同时隐含对某种既定行为模式的延续性。词源与历史演变“照例”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文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中已有类似表述:“今世官司文案,多循旧例,

照例的拼音解释及意思

“照例”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副词,其标准拼音为 **zhào lì**。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意指“按照惯例”或“依照以往的方式、例子行事”。这一释义突出了“照例”作为动词“照”与名词“例”组合的语法特征,同时隐含对某种既定行为模式的延续性。

词源与历史演变

“照例”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文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中已有类似表述:“今世官司文案,多循旧例,谓之‘照例’。”此时的“例”已明确指向制度或传统中的范式化规定。至明清时期,“照例”逐渐渗透至口语与书面语中,如《儒林外史》第四回写道:“随即备了三牲祭礼,照例开祭。”这一时期的用法已与当代基本一致,强调对既有规则的遵循。

语义特征解析

从语义学角度看,“照例”兼具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双重属性。时间层面上,“例”代表历史积累的标准化行为模板,使用者通过“照”这一动作实现行为的重复性;空间维度中,该词往往隐含群体共性的默认行为规范。例如:“每月初五照例召开例会”既包含时间周期的重复性,又暗示组织内部的制度约束。

语法功能与搭配模式

作为状语性副词,“照例”在句中通常置于动词前作修饰语,构成“照例+V”的典型句式。其搭配对象多为持续性动作动词(如举办、召开、进行)或状态动词(如保持、维持)。值得注意的是,口语交流中“照例+不+V”结构常表达反预期结果,如:“这次考试照例不及格”实则强调违背惯例的意外性。

语用功能与语境制约

在会话交际中,“照例”具有两种核心语用功能:其一为程序性表述,用于维持日常交流的连贯性(如:“周末照例带孩子去博物馆”);其二是社会规范暗示,通过援引惯例增强话语权威性(如:“按规定照例应缴纳滞纳金”)。值得注意的是,该词在正式文书与日常对话中的复现率差异显著,反映出其在不同语域中的适用边界。

语义透明度与认知语言学视角

从认知层面分析,“照例”的隐喻基础建立于“路径图式”之上,其词义理解依赖于听话者对“例”的概念网络的激活。“例”在人脑中形成典型的图式化记忆储存,而“照”的动作意象引导认知主体沿既定路径复现该记忆模式。这种具身认知特征解释了为何“照例”常用于描述制度化场景,而对创新型行为的描述则显得语境违和。

跨语言对比与翻译策略

英语中无完全对应的单一词汇,但可通过 “as usual”“according to convention”“routinely” 等短语组合实现语义覆盖。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选择最贴切的表达,例如处理文化差异显著的场景时可采用释义性翻译策略。日语则用“慣例通り(かんれいどおり)”对应,这种构词法与汉语存在形态学上的相通性。

现代社会应用场景扩展

随着制度化管理普及,“照例”使用频率持续攀升,在行政公文、商业合同、社会契约等领域形成特定语体特征。值得关注的是,该词在新媒体语境中衍生出“反讽性用法”,如网友调侃“双十一照例套路满满”,赋予传统词汇新的语义活力。这种语义漂移现象折射出语言与社会发展的动态互动关系。

结论

作为承载社会记忆的语言符号,“照例”既是文化惯例的标识符,也是认知共性的显影剂。其语义内涵的稳定性与使用形态的多样性并存,既体现了汉语词汇系统的包容性,亦揭示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解释具体词语时的有效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聚焦其在数字时代的演化路径及跨模态传播特性。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照例的拼音解释及意思

点击下载 照例的拼音解释及意思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866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654秒, 内存占用1.78 MB, 访问数据库26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