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拼音.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9-06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拼音“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拼音是“zhī yǒu ér tóng tiǎo cù zhī ”。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

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拼音

“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拼音是“zhī yǒu ér tóng tiǎo cù zhī ”。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通过描写秋风中落叶、儿童捉蟋蟀等景象,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

诗句解析

“知有儿童挑促织”,一个“知”字,仿佛诗人隔着时空,知晓了不远处孩童们捉蟋蟀的欢乐情景。儿童,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象征,他们的玩耍在这静谧的秋夜中显得格外亮眼。“挑促织”这三个字,“挑”字极为传神,生动地描绘出孩子们用细枝或草茎等去逗引、拨弄蟋蟀的场景,细腻地展现出孩子们专注投入又兴奋好奇的样子。蟋蟀,在古代被称为“促织”,因为其叫声仿佛在催促人们快点织布做衣,为过冬做准备,这里也体现出秋天的时令特征。

儿童与成人世界的对比

在这首诗中,儿童的欢乐与诗人的羁旅愁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在秋风中倍感孤独寂寞,而孩子们却全然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尽情享受着捉蟋蟀的乐趣。这种对比更加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孩子的纯真无邪和无忧无虑,让远离家乡的诗人无比怀念故乡的温馨和宁静。此时,那夜深人静中亮着的一盏灯,不仅照亮了孩子们捉蟋蟀的地方,也让诗人的思绪飘向了远方,怀念起在家乡的童年时光,以及那些与家人一起度过的温暖日子。

文化与民俗意义

“挑促织”这一行为,也反映出了古代的一些文化与民俗。在古代,捉蟋蟀不仅仅是一种儿童的娱乐活动,还与斗蟋蟀的传统习俗相关。斗蟋蟀在宋元时期逐渐流行,成为了民间一项充满趣味的娱乐项目。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所以在古代儿童的心中,“挑促织”可能还承载着未来能捕捉到好蟋蟀去参加斗蟋蟀活动的期待。这一小小的画面,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民间生活的生动场景和文化传承。

总结与感悟

“知有儿童挑促织”这一诗句,短短七个字,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它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不仅勾勒出儿童捉蟋蟀的天真画面,更蕴含着诗人深深的情感。当我们吟诵这句诗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南宋那个宁静的秋夜,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是时光如何流转,儿童的天真烂漫和亲情乡情的温暖都是永恒的主题。这句诗也提醒着我们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用心去感受身边的温暖与快乐。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拼音

点击下载 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437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1772秒, 内存占用1.77 MB, 访问数据库26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