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字读音为“zhì”。这个读音在汉语中比较独特,需要我们准确记忆。在语文学习以及日常阅读涉及到包含“栉”字的文本时,正确的读音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成语“栉风沐雨”中,“栉”就念作“zhì”。
含有“栉”字的词语不少,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栉风沐雨”,还有“栉比鳞次”。“栉风沐雨”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栉”在这里表示梳理头发的意思,形象地描绘出在风雨中奔波劳碌的状态,就好像用梳子梳理头发一样频繁地经受风吹雨打。“栉比鳞次”则是像梳齿和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这两个词语都很好地体现了“栉”字在汉语表达中的独特意义。
从语义源头上来看,“栉”的本义就是梳理头发的工具,也就是梳子、篦子的总称。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栉来整理头发,保持仪容的整洁。随着语言的发展和演变,“栉”字从表示具体的工具,逐渐引申出像用栉梳理头发一样的动作相关的抽象意义,比如前面提到的形容经历风雨的“栉风”中的“栉”,就是这种引申义的体现。这种语义的演变反映了汉语词汇丰富性的一个侧面,一个字从最初的具象意义拓展到更为抽象的、富有文学性和表现力的意义。
在古文中,“栉”字有着诸多用法。例如在《诗经·唐风·葛生》中有“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其中“栉”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我们可以通过当时人们整理头发的生活习惯,想象“栉”在当时生活中的常见性。又如在“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中,虽然没有“栉”字,但“当窗理云鬓”的动作和用栉梳理头发的动作有着相似的内涵,都表示对头发的打理。在古文中,很多描写人物形象或者生活场景的文字,虽然没有明确提及“栉”字,但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栉”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角色。
“栉”字的背后也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头发的打理不仅仅是个人卫生的范畴,更与社会礼仪和文化规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在古代,不同身份、不同场合对于头发的梳理方式有着不同的要求。“栉”作为梳理头发的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文化规范。而且,“栉风沐雨”这个成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价值观之一。通过“栉”字相关的词语和用法,我们可以窥探到古代文化在语言文字上的投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栉字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