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拼音)
Zhì zǐ jīn pén tuō xiǎo bīng,cǎi sī chuān qǔ dāng yín zhēng。
Qiāo chéng yù qìng chuān lín xiǎng,hū zuò bō li suì dì shēng。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杨万里,他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的诗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被后人称为“诚斋体”。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作一种打击乐器。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诗人摄取了儿童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捕捉到了孩童弄冰时那种天真无邪的快乐。在寒冷的冬天,孩子能够找到冰这样一种独特的“玩具”,并且兴致勃勃地进行各种玩法,这是一种充满童趣的景象。诗中的“稚子”形象跃然纸上,他对冰块的喜爱,对冰块发出声音的新奇与兴奋,都通过诗人简洁而生动的描写表现出来。而冰块“忽作玻璃碎地声”,又有一种突然变化的惊喜与惋惜之感,诗人将对稚子的这种复杂的情绪微妙地融入了诗句之中。
在艺术特色上,这首诗用词精妙。“脱”字生动地写出孩童从金盆中取冰的熟练动作,仿佛那是一个精心准备的游戏。“穿”字则展现出孩童的想象力,把冰块当作银钲来对待,用彩丝去穿,充满了童趣。“敲”字又使画面动了起来,冰块在敲击下发出玉磬般的声响,美妙而清脆。最后的“碎”字则将那种突然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前面的欢快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冰块比作银钲和玉磬,形象地描绘出冰块发出的声音的美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听到那清脆的敲击声。而且整首诗的结构紧凑,从取冰到弄冰再到冰碎,一气呵成,使读者能够在简短的诗句中感受到丰富的情节和情感变化。
《稚子弄冰》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它是南宋时期儿童生活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儿童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玩耍、充满创造力的状态。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捕捉能力,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增添了独特的一笔。它启发后人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和美好,对于现代儿童文学创作以及诗歌创作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稚子弄冰古诗拼音朗读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