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韦氏拼音”(Wade–Giles romanization)是一种将汉字音译为拉丁字母的系统,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托马斯·弗朗西斯·韦德(Thomas Francis Wade)于19世纪中叶提出,并在20世纪初由另一位学者赫伯特·艾伦·吉尔斯(Herbert Allen Giles)加以修订和完善。这套拼音系统曾广泛用于西方世界对汉语的拼写与教学,尤其在20世纪中期以前,是国际上最为通用的汉语罗马化方案。
韦氏拼音最初是为了帮助外国人学习和理解汉语发音而设计的。它基于北京话的发音特点,并结合了英语的发音习惯,因此对于英语使用者来说相对容易掌握。随着清末民初中国与西方交流的加深,这套拼音系统逐渐成为外交、学术及出版领域的标准工具。
韦氏拼音与现今中国大陆通用的汉语拼音有所不同,其最大特点是使用撇号(’)来表示送气音,例如“p’”代表汉语拼音中的“p”,“t’”对应“t”等。它的拼写方式也略显不同,例如“北京”在韦氏拼音中写作“Peking”,“西安”则为“Sian”。这种拼法至今仍可见于一些历史悠久的地名翻译或机构名称中。
在汉语拼音尚未普及之前,韦氏拼音曾长期作为国际间汉语教学与研究的主要工具。许多早期的汉学著作、地图、辞典以及新闻报道都采用这一系统。即使在今天,一些海外华人聚居地或传统机构仍保留使用韦氏拼音的习惯,如美国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介绍中偶尔仍会见到该拼法。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汉语拼音方案逐步国际化,韦氏拼音逐渐被取代。汉语拼音以其更科学、更符合普通话实际发音的特点,成为全球主流的汉语罗马化系统。然而,韦氏拼音作为一段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仍在语言学、图书馆分类、历史文献等领域保有其独特价值。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中文韦氏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