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xiū)直万钱。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háng)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ì)沧海。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当时李白离开长安。他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本希望能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政治理想无法顺利施展。《行路难·其一》正是他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诗中既表达了他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又蕴含着对未来的期许。
诗的开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描绘出一幅豪华的宴饮场景,美酒佳肴摆满一桌,但诗人却无心享用。这里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尽管外在的物质享受很丰富,但他心中有着更为深刻的忧愁,这种忧愁让他对着美食也难以下咽,拔出剑来,环顾四周,感到一片茫然,不知何去何从。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诗是诗人在人生道路上遭遇重重阻碍的写照。黄河本是可以渡过的,但因为冰塞满河道而无法前行;太行山本是可以攀登的,却因大雪封山而不可逾越。这象征着诗人在追求政治理想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人为的、无法克服的困难。他的理想之路就像被冰雪堵塞,难以通向目的地,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和黑暗对他理想追求的压抑。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在这难以为继的困境中,诗人突然笔锋一转,联想到吕尚和伊尹的典故。吕尚曾在磻溪钓鱼,得到周文王的赏识;伊尹在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日月之旁。这表明诗人虽然眼前身处困境,但依然对自己未来的政治前途抱有一丝希望,他相信自己也有像吕尚和伊尹那样得到重用的机会,这是在黑暗中的一点亮色。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几句诗又将情绪拉回现实,连声感叹行路之艰难。“多歧路”表示人生的道路有太多的岔路口,充满了选择与不确定性,诗人此时迷茫地问自己,到底该走向何方呢?这种困惑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悲剧色彩,反映出诗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下的挣扎。
最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又重新振作起来,他坚信尽管现在困难重重,但总有一天能乘风破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这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豪迈的情怀。诗人虽然历经坎坷,但仍保持着对未来坚定的信念,这也是李白诗歌一贯的风格,充满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行路难·其一》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它在诗歌结构上跌宕起伏。从开始的宴会场景,到中间的理想受阻,再到联想到古人的希望之光,最后又以振作向上的信念最后的总结,情感曲折多变,如同大海的波涛,一波三折,吸引着读者深入其中。用典自然贴切,吕尚和伊尹的典故恰到好处地融入诗中,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再者,诗句语言优美,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等句,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抽象的处境,使诗句富有感染力。这首诗不仅是李白个人心境的真实写照,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激励着后世无数的诗人和仁人志士在困境中奋勇前行。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行路难其一原文带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