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蒂固的拼音为 gēn shēn dì gù,其中“根”读作第一声(gēn),“深”读作第一声(shēn),“蒂”读作第四声(dì),“固”读作第四声(gù)。这一成语通过植物生长的意象,生动描绘了事物基础稳固、难以动摇的特性。
“根深蒂固”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李耳所著的《老子》第五十九章,原文为“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则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此处“深根固柢”以树木根系深扎、树干稳固为喻,强调积累德行的重要性。后世据此引申出“根深蒂固”一词,用以形容基础牢固、难以改变的状态。该成语在《晋书》《宋史》等典籍中均有出现,如左思《魏都赋》中“剑阁虽凭之者蹶,非所以深根固蒂也”,进一步印证了其历史传承。
“根深蒂固”的本义指植物根系深扎、茎枝牢固,引申为比喻某种思想、观念、习惯或势力基础深厚、难以动摇。其核心含义强调事物因长期存在而形成的稳固性,常与历史积累、文化传统或社会现象相关。例如,封建思想在特定群体中根深蒂固,需长期教育方能改变;某些企业因技术壁垒或市场垄断形成根深蒂固的竞争优势。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可搭配抽象概念如“偏见”“制度”,也可中性描述客观存在的稳固状态。
与“根深蒂固”意义相近的成语包括“积重难返”“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等。其中,“积重难返”侧重于长期问题难以解决,“坚如磐石”强调稳固如石,“牢不可破”则突出坚固不可摧毁。反义成语如“摇摇欲坠”“头重脚轻”,前者形容基础不稳、即将倒塌,后者比喻结构失衡、根基薄弱。通过对比可更精准把握“根深蒂固”的语义边界。
在现代语境中,“根深蒂固”常用于描述社会现象、文化传统或个人习惯。例如,“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体现文化观念的顽固性;“某些传统行业因技术垄断形成根深蒂固的市场壁垒”则反映经济领域的稳固格局。其搭配对象多为抽象概念,且多含消极色彩,但也可中性描述客观现象。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的适配性,避免误用。
“根深蒂固”作为汉语成语的典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蕴含着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它提醒人们,无论是思想观念的革新还是社会制度的变革,均需直面根深蒂固的阻力,通过持续努力与智慧化解。同时,该成语也启示我们,在追求创新与进步时,需尊重历史积累与文化传统,在稳固根基的基础上寻求突破。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根深蒂固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