膊字组词和拼音部首.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28  评论 0

摘要:膊字的拼音与部首解析“膊”字读音为【bó】,属于现代汉语常用字,在《新华字典》中收录其常用释

膊字的拼音与部首解析

“膊”字读音为【bó】,属于现代汉语常用字,在《新华字典》中收录其常用释义。部首为“月”(传统归为“肉月旁”),总笔画数14画,结构为左右排列。该部首在汉字中多与身体部位相关,例如“肝”“脾”“胃”等,体现中文造字法中“形声兼会意”的特点。

膊字的基本字形演变

从甲骨文至篆书的演变过程中,“膊”字以“肉”+“尃”(fū)构成形声字,其中“尃”本指分布、散布,后引申为肢体伸展之势。隶书时期简化为现行字形,左侧“月”旁保留肉体属性,右侧保留动作含义。书法作品中常以横竖笔画的刚柔对比凸显力量感,符合其字义内核。

现代汉语中的组词范例

“膊”字常与其他部件组合成双字词,常见组词包括但不限于:
胳膊:指人类上肢从肩到腕的部分,如“他挥舞着胳膊向前跑”;
赤膊:描述不穿上衣的状态,多用于炎夏劳作场景,如“建筑工人顶着烈日赤膊工作”;
臂膊:单字叠加强调肢体力量,如“鲁智深臂膊粗壮,倒拔垂杨柳”;
胳膊肘:指关节处,方言中常省略为“胳膊肘子”,如“小心别磕到胳膊肘”。

文言文及专业领域应用

古代文献中,“膊”多出现于医学典籍或武侠描述:《黄帝内经》提及“膀膊筋膜”,指代肩臂区域的软组织;《水浒传》中武松“脱膊上阵”彰显豪迈气概。现代专有名词如“胸大肌肩胛冈喙突复合体中的肱二头肌长头腱附着处”简称“肱骨大结节—最后的总结节间沟位”,虽专业术语复杂,但本质仍围绕“膊”所指的上肢骨骼肌群。

方言与民俗中的独特用法

东北方言中“大胳膊”除形容粗壮手臂外,可谐音梗指代性格直爽者(如“这汉子是大胳膊脾气”)。“胳肢窝”在吴语区转化为“胳肢博”,体现语音流变过程中的趣味性。传统武术招式中,“白鹤晾翅膊”“罗汉拳出膊”等口诀均以“膊”字标记发力关节,凸显国术体系对肢体精确控制的追求。

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

“膊”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象:古代刑罚“髡刑”保留者常袒露臂膊示众;现代运动品牌以“赤膊兄弟”作为团队精神图腾;神话传说二郎神杨戬第三只眼位于额间,其化身形象多展示怒张双膊的威武姿态。影视剧中“扯开衣襟露出胸肌和臂膊”镜头屡见不鲜,成为彰显英雄气概的经典画面语言。

跨文化对比中的词汇差异

对比英语中对应词汇发现:"arm"对应广义上肢,"forearm"专指前臂,"shoulder"指肩部,需多词组合才能勉强对应中文“膊”的多义性。日语借用汉字「腕(うで)」更接近“上臂”之意,韩语「?」则等同于完整手臂。这种微妙差异揭示了不同语言体系对解剖部位的划分逻辑,也印证了汉字在单字表意上的独特优势。

日常使用的易错提示

初学者常混淆“博”(广博)与“膊”,可通过联想记忆法区分——左侧“月”字旁提醒关联身体部位。网络用语中“扯胳膊肘往外拐”被戏谑化使用,本意为胳膊肘向外转动妨碍动作,比喻人帮理不帮亲,此处“膊”虽未直接出现,却保留了根词的文化基因。

最后的总结:小汉字里的大乾坤

从《说文解字》剖析“膊”的形声结构,到观察其现代语用场景的活跃表现,进而探究方言、文学及跨文化差异中的演变轨迹,方寸之间的汉字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哲学智慧。掌握“膊”的组词规律并非仅限语言学习,更可透过字理参悟古人如何以有限符号构建无限表达空间,这正是汉字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所在。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膊字组词和拼音部首

点击下载 膊字组词和拼音部首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583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547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