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拼音是:chūn fēng yòu lǜ jiāng nán àn。这句诗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诗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是王安石途径瓜洲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这句诗中,“绿”字堪称神来之笔。据说王安石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最后才选定“绿”字。这个“绿”字本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将春风吹绿江南的动态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春风仿佛是一位神奇的画师,轻轻一挥手中的画笔,江南大地便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意。“绿”字不仅描绘出春天到来江南景色的变化,那种由枯转荣、由单调到绚烂的转变,还能让读者感受到春天强大的生命力。它使静止的江南景色鲜活起来,让整个画面有了流动感和节奏感。
王安石当时正处于政治生涯的重要时期,他推行变法,面临诸多挑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中,既有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又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他离开家乡前往京城为官,在途中看到江南的美景,而自己却不能安心享受这美景。一方面,他为了变法大业四处奔走;另一方面,他又思念着远方的家乡和亲人。在明月之下,这种思乡之情愈发浓烈,让他不禁发问: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诗句得以充分的表达。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这句诗成为了描写春天的经典名句。它几乎代表了中国人对春天江南景色的一种典型印象。无数的文学作品、绘画艺术都以这句诗为灵感源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春天是生机、希望、美好的象征,而江南又是文化、经济繁荣的象征,“春风又绿江南岸”将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也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无论是在诗词朗诵会上,还是在书画艺术展览中,这句诗常常被引用和借鉴,不断地传承和传播着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的魅力。
“春风又绿江南岸”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后世许多诗人在描写春天的时候,常常会借鉴这种用色彩词来描绘春天景色的手法。而且,这种以景抒情的方式也被广泛学习。它让诗人们明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可以巧妙地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在文学教育方面,这句诗也是必学的经典诗句。学生们在学习这句诗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妙之处,还能学习到诗人炼字炼句的精湛技艺,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