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chéng mén lì xuě)是北宋时期尊师重道的经典典故,出自《宋史·道学传二·杨时》,其原文拼音版及注释如下:
杨时(yáng shí)见程颐(chéng yí)于洛(luò)。时盖(gài)年四十矣(sì shí yǐ)。一日(yī rì)见颐(jiàn yí),颐偶瞑坐(yí ǒu míng zuò),时与游酢(shí yǔ yóu zuò)侍立(shì lì)不去(bù qù)。颐既觉(yí jì jué),则门外雪深一尺矣(zé mén wài xuě shēn yī chǐ yǐ)。
1. **程颐(chéng yí)**:北宋理学家,与兄长程颢并称“二程”,主张“天理”学说,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2. **杨时(yáng shí)**:字中立,福建将乐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晚年隐居龟山,世称“龟山先生”。
3. **游酢(yóu zuò)**:北宋学者,与杨时同为程颐门生,二人共同求学时年约四十,体现“活到老,学到老”的治学精神。
4. **瞑坐(míng zuò)**:闭目静坐,此处指程颐午休打盹。
5. **侍立(shì lì)**:恭敬地站立等候,体现对师长的敬重。
6. **一尺(yī chǐ)**:古代长度单位,约合今30厘米,暗示等候时间之长。
杨时与游酢在洛阳求学时,某日冒雪拜访程颐,恰逢程颐午休。二人不愿惊扰师长,便在门外静立等候。时值寒冬,大雪纷飞,待程颐醒来时,积雪已达一尺之厚。此典故通过“雪深一尺”的细节,凸显求学者对学问的虔诚与对师道的敬畏。
程颐被杨时的求学精神感动,收其为徒并倾囊相授。杨时后成为一代大儒,其弟子罗从彦、李侗再传至朱熹,形成“闽学”学派,对后世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1. **尊师重道**:程门立雪成为中华文化中尊师的典范,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伦理价值。
2. **治学态度**:故事体现“学贵有恒”的精神,即便年逾不惑仍虚心求教,为现代人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3. **礼仪规范**:侍立等候的行为彰显传统礼仪中“恭敬为先”的原则,对当代师生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4. **教育传承**:程颐与杨时的师生互动,展现了学术传承中“因材施教”与“潜心向学”的辩证统一。
拼音版标注有助于初学者掌握文言文发音,同时需结合文意理解字词特殊用法。例如:
? “瞑坐”的“瞑”(míng)与“睡眠”的“眠”(mián)同源,均含闭目之意;
? “侍立”的“侍”(shì)与“侍奉”同义,体现侍从之礼;
? “一尺”的“尺”(chǐ)为古代量具,需区分现代计量单位。
通过反复诵读拼音版,可加深对典故内涵的理解,感受中华文化的语言魅力。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程门立雪全文的拼音版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