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的拼音.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45  评论 0

摘要:一、标题拼音解析“父母岁

一、标题拼音解析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的拼音是:fù mǔ suì yǒu qiú gé zhī yí。“裘(qiú)”指皮衣,“葛(gé)”本义是指一种植物,这里指葛布做的衣服。这句话描绘出父母每年都会为子女准备寒暑更换的衣物,体现父母对子女的深切关爱。

二、“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的出处及原文语境

该句出自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为“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在这里,宋濂通过描述在太学学习的太学生们,有朝廷每天供给的粮食(廪稍之供),又有父母每年提供的替换衣服(裘葛之遗),与自己年少时求学的艰苦条件进行鲜明对比,从而勉励马生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勤奋学习。

三、从中体现的传统家庭观念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深刻地体现了传统的家庭观念中的慈爱。在中国古代,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单元,父母对子女的养育和关爱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这种关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包含着无尽的期望与深情。父母辛勤劳作,为的就是能让子女过上较为舒适的生活,保证他们有基本的物质保障去成长、去学习。从这简单的衣物供应上,我们能看到父母那默默付出的爱,是一种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家庭亲情体现。

四、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这一表述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现代孩子在物质上可能得到了远超古代的丰富供应,但这种父母对子女的爱本质上没有改变。它提醒现代的人们,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即使在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父母依然关心着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如提供衣物、食物等。这也激励着孩子要理解父母的付出,珍惜所拥有的生活,心怀感恩,以积极的努力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情。并且,这一表述也让人们重新审视现代家庭关系,重视传统文化中家庭美德传承的重要性。

五、与孝文化的联系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与孝文化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孝文化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回报。“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如那无尽的爱的源泉,而“裘葛之遗”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体现。当子女明白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这样默默地付出后,就应当以孝文化为指导,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去孝顺父母,从关心父母的日常生活到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孝文化传统。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的拼音

点击下载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227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295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