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他于1868年3月16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十分艰苦,他的父亲是一个木工,在他年幼时就去世了。此后,高尔基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寄居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家是一个小染坊,家庭环境复杂,充满了争吵和暴力。但这种环境也让高尔基过早地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高尔基自幼热爱读书,在艰苦的生活中依然坚持自学。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这些阅读经历对他的文学素养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时期,高尔基开始尝试文学创作。他的早期作品多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如《童年》,这部自传体小说描写了他从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通过阿廖沙的视角,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种种风貌,包括外祖父家的专横、残暴,以及小市民阶层的自私、庸俗等。
高尔基积极投身俄国革命运动,他的创作也与革命紧密相连。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革命倾向,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变革而奋斗。例如《海燕》,以象征手法塑造了搏击风浪的海燕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革命暴风雨即将来临。在俄国革命期间,高尔基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鼓舞了无数人对新社会的向往。
高尔基的后期的创作依然成果丰硕。他创作了《母亲》等经典作品。《母亲》标志着高尔基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小说描绘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有血有肉的革命者形象,展示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由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进程。高尔基的作品不仅在本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国际上也被广泛传播和研究,他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对世界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高尔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他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他的创作风格多样,从早期的现实主义到后来融合了革命浪漫主义。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在文学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创新,都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他的作品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俄国乃至世界无产阶级文学前进的道路。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高尔基的原名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