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的拼音注释.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40  评论 0

摘要:寡人之于国也的拼音注释《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篇经典篇章,记录了

寡人之于国也的拼音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篇经典篇章,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关于治国理政的对话,深刻地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下面为你提供这篇文言文较为详细的拼音注释。

文章原文及拼音注释(部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寡人(guǎ rén)”: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梁惠王在这里以此自称。“焉耳矣(yān ěr yǐ)”:语气词连用,表达一种陈述和感慨的语气。

“河内(hé nèi)”:古代地区名,在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xiōng)”:这里指荒年。“河东(hé dōng)”:黄河以东,指今山西西南部。“粟(sù)”:谷子,脱壳后叫小米。这段描述了梁惠王讲述自己在治理国家时,在遇到荒年的应对措施,他认为自己已经尽心尽力,可邻国人口没减少,自己国家人口也没增多。

进一步解读拼音注释下的文意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填然(tián rán)”:击鼓发出的声音。“鼓之(gǔ zhī)”:敲起战鼓,“之”是音节助词,无实义。“兵刃既接(bīng rèn jì jiē)”: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开始。“弃甲曳兵(qì jiǎ yè bīng)”:丢弃铠甲,拖着兵器。“曳(yè)”有拉、牵引之意。孟子以战争中逃跑者“五十步笑百步”的现象,类比梁惠王治理国家与邻国君主没有本质区别。

完整拼音注释下的思想呈现

之后孟子详细阐述了他的“仁政”主张,提出了使民加多的措施,如不违背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等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保护自然资源的政策。并且强调重视教育,“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jǐn xiáng xù zhī jiào ,shēn zhī yǐ xiào tì zhī yì),让百姓接受良好的教育,懂得礼仪。

通过对《寡人之于国也》拼音注释的学习,我们能更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语音特点,进而深入把握孟子思想的精髓以及这篇经典篇章在古代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感受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智慧光芒。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寡人之于国也的拼音注释

点击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的拼音注释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80719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492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