膊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怎么写.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36  评论 0

摘要:

膊的拼音和部首解析

“膊”字的拼音为 bó,声调为阳平(第二声)。这个发音在普通话中属于清唇齿音与浊舌根擦音的组合。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标注,“膊”是一个常用汉字,其部首为“月”,该部首在汉字结构中通常与身体部位相关。需要注意的是,“月”部并非来源于“月亮”的“月”,而是由古代的“肉”部演变而来,因此在涉及肢体、组织等名词中频繁出现。

膊的部首结构与字形演变

作为形声字,“膊”的部首“月”位于左侧,右侧为声旁“尃”(fū)。在篆书时期,字形更接近“??”,左右结构分明;隶书阶段简化为上下结构,并逐渐演变为现今的左右结构。金文中的“膊”本义指动物肋骨间的肉块,后引申至人体解剖学中的“上臂部分”,最终衍生出多种现代用法。

膊的核心含义与多领域应用

“膊”字的核心意义聚焦于人体骨骼肌肉系统,具体指代上臂外侧区域。在《黄帝内经》中可见“臂膊”的记载,描述其连接肩关节与肘关节的生理特性。该字还延伸出多个特定领域词汇,例如:

  • 赤膊(chì bó):描述人体上半身裸露的状态,多用于夏季或特定运动场景
  • 臂膊(bì bó):作为医学术语指代肱骨周围组织器官的统称
  • 捶膊(chuí bó):武术搏击中的技法代称,指用拳头或工具击打手臂部位

同源字辨析与语言演变

与“膊”相关的同源字包括“薄”(bó)、“礴”(bó)、“粕”(pò)。这些字虽在现代汉语中音近义异,但共享相同的原始意象。“礴”本描述水流冲击岩石的声响,后演变为磅礴气势的形容;“粕”则因“肉末沉淀”之意引申为粗劣事物。这种语义分化现象生动展现了汉字在象形、指示基础上的引申创造机制。

文史典籍中的膊字运用实例

考古文献中,“膊”常作为军事训练或刑罚的代称。如《孙子兵法·九地篇》提及“披坚执锐,首身分离如仆膊”,以动物肢解场景警示战争残酷性。唐代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写道“两鬓苍苍十指黑,晓驾炭车辗冰辙”,虽未直接使用“膊”,但其描述的劳动者形象暗合该字承载的身体劳作意象。

跨文化语境下的膊字联想

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膊”对应英文可对应多个词汇:anatomy中用“arm”泛指整个上肢,但“shoulder to elbow”更精准对应本义;日常用语倾向于“forearm”或“bicep region”。值得注意的是,日语借用汉字时将其音读为“はく(haku)”,却限定用于“膜”类物质表述,体现出不同文化对同一文字载体的差异化解读。

现代生活中的膊字使用场景

当代互联网语境下,“膊”频繁现身于健身社群、医学讨论区及网络语言中。年轻人常用“小哥哥胳膊有料”形容健美身材,此处“胳膊”即“膊”之口语化变体。医学健康领域则出现“肱二头肌劳损引发膊部疼痛”等专业表述。值得关注的是,短视频平台催生“云撸铁”文化,弹幕中频繁闪现“破防膊”等二次元化词汇,彰显汉字在数字时代的活力。

最后的总结:膊字的当代价值重估

从甲骨文中的身体标识到现代社交媒体的热词,“膊”的演变轨迹映射出中华文明的认知发展脉络。其部首“月”承载的生理学基因,声旁“尃”赋予的音韵美感,共同构建了一个兼具实用性与美学价值的汉字单元。在汉语复兴与对外传播的当下,深入理解像“膊”这样的基础汉字,不仅能够提升语言应用的精准度,更能助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升。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膊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怎么写

点击下载 膊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怎么写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879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321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