楫的拼音和组词是什么呀.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31  评论 0

摘要:楫的拼音和组词是什么呀“楫”字是汉字中一个颇具历史感的字眼,其标准拼音为“jí”,属于齐齿呼音节,韵母为“-i”,读作第二声。这个字的字形由“木”和“咠”组成,左半部分象征其与木质材料的关联,右半部分则暗示其作为工具

楫的拼音和组词是什么呀

“楫”字是汉字中一个颇具历史感的字眼,其标准拼音为“jí”,属于齐齿呼音节,韵母为“-i”,读作第二声。这个字的字形由“木”和“咠”组成,左半部分象征其与木质材料的关联,右半部分则暗示其作为工具的功能性。在现代汉语中,“楫”虽不如“船”“桨”等常用,但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仍具有一定的使用频率,尤其在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中。

“楫”的字义解析与文化渊源

从字义来看,“楫”本指划船的短桨,与“桨”相比,它更强调配合使用或辅助划动的功能。《说文解字》中记载:“楫,舟棹也”,说明其最初作为船具的用途贯穿了古代造船史。在古代农耕文明中,船只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而“楫”作为操控船只的关键工具,被赋予了实用与象征的双重意义——它既是劳动生产力的体现,也隐喻着驾驭自然、开拓进取的精神。

经典诗词中的“楫”意象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楫”频繁出现在描写行舟场景的诗词里,形成独特的文化意象。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未直接提及“楫”,但其破浪意象暗含了桨的作用;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欲济无舟楫”,则直以“楫”表达求仕不得的无奈。这些诗句既展现了“楫”在交通史中的物质功能,又通过象征手法将其升华为理想与困境的载体。

常见组词与现代语用场景

在汉语构词中,“楫”多用于古语词汇或特定领域术语,常见组词包括:
1. 舟楫:指船桨的集合体,常引申为航行的代称,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 楫师:古代对掌舵划船者的称呼,反映职业分工;
3. 分曹并进,楫影摇空:化用自李白的《送殷淑》,形容竞舟场景;
4. 鸿雁惊沙,楫横江浦:可见于文言散文中描绘水乡景色。

与“桨”的现代区别

当代汉语中,“桨”已成为日常用语首选,如“双桨”“划桨”等,而“楫”更趋向于文雅表达或专业语境。二者虽指同类工具,但“楫”隐含更浓厚的历史底蕴。例如,杭州西湖断桥边的“桨声灯影”常被简化为“桨”,而若使用“楫影摇波”,则能更精准地传递古诗韵味。这种语言演变的差异,折射出汉字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命力。

传统工艺与现代传承

在传统造船技艺中,“楫”的形制随船型演变,宋明时期流行曲面木楫,需根据船只载重雕刻不同尺寸。虽然机械动力已取代人力划桨,但江苏扬州、浙江绍兴等地仍保留制作手工木楫的工坊。这些木楫多作为非遗工艺制品或景观船配件,其制作过程涉及选材、雕刻、打磨等精细工序,成为连接古今的实物见证。

跨文化语境中的相似意象

值得注意的是,“楫”的概念在东方文化圈具备相似性。日语中的“櫂”(かい、oar)源自汉语,其字形与“楫”高度相似,均强调划水工具属性;朝鲜语中“?”(no)亦指船桨。这种共性反映了东亚水系文明对交通方式的共同认知,体现了汉字在东亚文化圈的深远影响。

最后的总结

从甲骨文中的象形符号到现代文言典籍的点缀,“楫”字穿越千年,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它不仅承载着先民征服水域的智慧,更通过诗词典故延续着文化基因。在数字化时代,重新审视这类“微小”汉字,恰能让我们触摸历史肌理,体会文字背后的人文温度。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楫的拼音和组词是什么呀

点击下载 楫的拼音和组词是什么呀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883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309秒, 内存占用1.77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