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晚景·惠崇》是宋代大文豪苏轼为惠崇和尚所画的《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惠崇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僧人,他擅长绘画,尤其以画鹅、雁等禽鸟与水乡景色闻名,其画作颇具艺术价值,而苏轼则为他的画作配上了这首精彩的诗作,让画作的意境得到了更深刻的展现。
《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zhú wài táo huā sān liǎng zhī), 春江水暖鸭先知(chūn jiāng shuǐ nuǎn yā xiān zhī)。 蒌蒿满地芦芽短(lóu hāo mǎn dì lú yá duǎn), 正是河豚欲上时(zhèng shì hé tún yù shàng shí)。 《春江晚景二首·其二》(部分版本有此诗) 两两归鸿欲破群(liǎng liǎng guī hóng yù pò qún), 依依还似北归人(yī yī huán sì běi guī rén)。 遥知朔漠多风雪(yáo zhī shuò mò duō fēng xuě), 更待江南半月春(gèng dài jiāng nán bàn yuè chūn)。
《春江晚景二首·其一》开篇描绘出一幅清新淡雅的画面。“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点明了时间是早春,“三两枝”的表述,给人一种稀疏、清幽之感,展现出春天刚刚来临的迹象。接着“春江水暖鸭先知”,江面上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了水温的变化,它们欢快地在水中游弋,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已经到来。这两句诗不仅描写了眼前之景,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最先感知事物变化的道理。“蒌蒿满地芦芽短”,岸上蒌蒿长得绿油油的,芦芽还很短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扑面而来。最后“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由蒌蒿、芦芽等食材联想到河豚,因为河豚通常在这个时节会逆游上江,准备产卵繁殖,为画面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和野趣。
苏轼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它巧妙地将画面与诗的意境融合在一起。画家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是视觉上的美感,而苏轼的这首诗则赋予了画作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受。读者在诵读诗句时,仿佛能听到江水流动的声音,能感受到春日的温暖阳光。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却又能勾勒出如此生动的画面,展现出苏轼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这种以诗配画、诗画交融的形式,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典范。这首诗在艺术史上的影响深远,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春日的美景,更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默契与才情。无论是诗人、画家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这首诗和惠崇的画作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