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描绘了作者游览破山寺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脱。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及其对应的拼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于公元7世纪左右,正值唐朝文化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风貌与时代精神。常建通过描写一次寺庙之行,捕捉到了自然与宗教相结合的和谐之美。诗中的“古寺”指的是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破山寺,这里环境清幽,景色宜人,是文人雅士游览、参禅的理想之地。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开篇两句点明时间与地点,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山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圣的氛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则进一步描述了通往禅房的小路蜿蜒曲折,两旁树木葱茏,花香四溢,给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感觉。接下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能够净化心灵,使人忘却烦恼。“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最后两句以动衬静,用微弱的钟声打破了寂静,更显出四周的宁静。
《题破山寺后禅院》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在语言运用上,它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能深刻地传达出诗人的心境。在意境创造方面,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也表达了对于清净、恬淡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声音(如钟磬音)的细致刻画,增强了整首诗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题破山寺后禅院》不仅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一个窗口。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并通过自然之美来实现内心的平静。这种追求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