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高数丈触山回的拼音.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34  评论 0

摘要:一、拼音解析“头高数丈触山回”这句诗的拼音“tóu gāo shù zhàng chù shān huí”准确地标注了每个字的读音。“头(tóu)”表示物体的顶

一、拼音解析

“头高数丈触山回”这句诗的拼音“tóu gāo shù zhàng chù shān huí”准确地标注了每个字的读音。“头(tóu)”表示物体的顶端部分;“高(gāo)”体现了一种垂直向上的高度状态;“数(shù)丈(zhàng)”描绘出数量和长度单位,数丈表示较高的长度;“触(chù)”有接触、碰撞的意思;“山(shān)”是自然界中高耸的陆地地形;“回(huí)”在这里表示回转、折回的动态。这几个字组合在一起,就像是一幅动态的画面在拼音的解读下徐徐展开。

二、诗句出处与原诗意境

这句诗出自宋代刘克庄的《观海二首·其二》。原诗描绘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当读到“头高数丈触山回”时,我们仿佛能看到大海中的巨浪高高涌起,数丈之高的大浪奔腾着冲向海边,像是有着无尽的力量,一直冲到山边然后折回。原诗通过这样生动的描写,表现出大海浩瀚无垠、气势磅礴的特点。大海就像一个拥有无穷力量的巨人,海浪是它有力的臂膀,不断地冲击着世间的一切阻碍,而这里的大山只是它力量展现过程中的一个阻碍物,它的浪涛能冲击到山边又折回,这种动态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大海那不可阻挡的力量和雄伟的气势。

三、诗句中的画面感

从这句诗中,我们能感受到很强的画面感。想象一个海边,海风呼啸,乌云密布。远远地,海平面上涌起了一个又一个巨浪,这些巨浪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卷来。随着距离的拉近,可以看清巨浪已经数丈之高,白色的浪头在灰色的天空和大海的背景下格外醒目。巨浪咆哮着冲向山边,浪涛撞击在山壁上,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水花四溅。然而,由于大海的潮起潮落和地质等因素,海水并没有在这里停止,而是在撞击之后又缓缓折回,重新融入大海之中。这种画面的构建,不仅展现了大海的力量,还体现出了自然的循环与和谐。大海不会因为一座山而停止自己的运行,它在撞击之后折回,继续着下一次的涌动,这种生生不息的力量也是自然给予我们的一种启示。

四、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此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头高数丈”将海浪的高度进行了夸大,这种夸大并不是凭空的虚构,而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大海浪涛的汹涌澎湃。在现实中,虽然很少有能达到数丈高的海浪,但这样的描写却能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大海的强大和可怕。这一夸张的描写也为整个诗句增添了一种奇幻的色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波澜壮阔、充满神奇力量的神话世界之中。这种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很常见,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自然景观的特征进行强化,从而达到震撼读者心灵、传达诗人情感的目的。

五、诗句的文化意义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头高数丈触山回”这句诗不仅仅是对大海景象的描写,它还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自然被视为一种神秘而又强大的力量,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诗人通过对大海浪涛如此巨大能量的描写,表达了对大海这一自然力量的尊敬与赞叹。这句诗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他们能够捕捉到大海浪涛的高度、力量以及动态变化,将自然之美通过诗歌的形式传承下来,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种对自然的观察与描写也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和人们对自然的态度。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头高数丈触山回的拼音

点击下载 头高数丈触山回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437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273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