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濆是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他的《对花》一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展现出别样的诗歌魅力。以下是这首诗的拼音版以及相关赏析。
《对花》原诗:“花开蝶满枝,花谢蝶还稀。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其拼音版为:“huā kāi dié mǎn zhī , huā xiè dié hái xī 。wéi yǒu jiù cháo yàn , zhǔ rén pín yì guī 。”这首诗短短二十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诗的前两句“花开蝶满枝,花谢蝶还稀”,描绘了一幅生动而常见的自然景象。当花朵绽放时,五彩斑斓的花朵吸引着众多蝴蝶围绕着枝头翩翩起舞,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繁华热闹的景象。蝴蝶与繁花相互映衬,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好与活力。然而,当花期过去,花朵凋零,原本围绕在花枝周围的蝴蝶也渐渐稀少。这简单的描述,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变化,更暗示了繁华易逝、盛景难再的哲理。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长久保持,就如同这娇艳的花朵,盛开时引人注目,但凋谢后便容易被遗忘。
后两句“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则笔锋一转,将视角从蝴蝶和花转移到了燕子身上。即使主人家境贫寒,那些曾经在此筑巢的燕子依然会归巢。燕子,这一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忠贞和守时的鸟类,在这里成为了忠诚与坚守的象征。无论主人的生活状况如何变,是富贵还是贫穷,燕子始终不忘初心,回到曾经的家。这与前两句中蝴蝶因花的盛衰而或聚或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燕子的这种坚守,反映出人性中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忠诚和守护。它让我们联想到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情谊不应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就像燕子一样,对自己的“家”、对自己的“主人”,始终保持那份真挚的情感。
于濆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他的许多诗作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苦难生活。《对花》这首诗虽然表面上写的是花与蝶、燕的小景,但实则是以小见大,寄托了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许多事物都会随着时局的变化而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变得冷漠和脆弱。而诗人通过描绘燕子不离不弃的形象,表达了对忠诚、坚守等美好品质的渴望和赞美,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在这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坚守自己的本心,不被外界的因素所左右。
于濆的《对花》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引发人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其拼音版的呈现,更让我们能够深入地诵读这首佳作,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人生哲理。这首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唐诗的星空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对花古诗于濆的拼音版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