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竭我盈”的拼音是“bǐ jié wǒ yíng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中的《曹刿论战》,它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在对抗或竞争中双方力量此消彼长的状态,蕴含着深刻的军事和人生智慧。
在《曹刿论战》里,讲述的是鲁国与齐国之间的一场战争。齐国主动进攻鲁国,鲁庄公决定迎战。曹刿作为一位有勇有谋的志士,主动请求参与这场战事。在战争过程中,“齐人三鼓。刿曰:‘未可。’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当齐军三次击鼓冲锋时,曹刿觉得时机未到,因为此时齐军士气正盛。而当齐军溃败,鲁庄公要驱车追击时,曹刿并未立刻同意,他下车查看车辙,又登上战车远望,最后才认为可以追击,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直到确认齐军是真的溃败后,鲁军才出击并取得胜利。在这个过程中,曹刿准确判断出了敌我双方士气从“彼竭”到“我盈”的转变,从而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彼竭我盈”从字面上理解,“彼”指代的是敌方,“竭”意味着衰竭、消耗殆尽;“我”指的是己方,“盈”表示充满、旺盛。整体意思就是对方的士气已经衰竭,而我方的士气正饱满高涨。这是用士气的状态来反映战斗双方在某一时刻的实力对比情况,士气往往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士气高昂的一方往往能爆发出更强大的战斗力。同时也说明,在面对竞争或挑战时,把握对方力量的衰弱和我方力量的增长这一关键时机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彼竭我盈”所蕴含的哲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学习领域,当我们面临考试压力或者与他人竞争学习排名时,可能会遭遇学习动力不足、压力过大导致状态不佳的阶段,就如同“彼竭”的时刻。但只要我们能够调整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让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应试能力不断积累和提升,就会迎来“我盈”,实现成绩的突破。在工作中亦是如此,当面临项目压力、职场竞争等问题时,我们需要观察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等待合适的时机出击,趁对方在某些方面出现失误或者精力分散(彼竭)之时,发挥自己的优势(我盈),从而取得事业上的进步。
“彼竭我盈”作为一个经典的成语,在文化和文学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不仅频繁出现在各种历史文献、学术著作的论述中,成为分析战争策略、人物智慧的重要内容;还被众多文人墨客引用在诗词、散文当中,用以表达事物发展过程中力量对比的变化,增添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其简洁而有力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华语言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不断地启发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思考如何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把握时机,赢得成功。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彼竭我盈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