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字在汉语中的拼音为“jí”,声调为阳平(第二声)。这个字属于现代汉语常用字,在《新华字典》中可以查到其详细释义。“棘”是一个形声字,从“朿”(cì),表示与草木有关;“朿”本身也是“刺”的本字,因此“棘”字从造字之初就与“刺”相关。
“棘”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株长满刺的灌木。随着汉字的发展,篆书时期“棘”字已经演变为左右结构,左边是“朿”,右边也是“朿”,表示多刺的植物。隶书和楷书时期,右边的“朿”逐渐简化为现在的写法,但仍然保留了“刺”的意象。这种字形演变反映了汉字从象形到表意的转化过程。
“棘”字最基本的意思是指酸枣树,即一种多刺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古代文献中,“棘”常用来指代这种植物。例如《诗经》中有“园有棘,其实之食”的句子。“棘”还可以泛指有刺的草木,如荆棘。由于荆棘生长密集且带刺,常被用来象征困难或障碍,如“荆棘之路”。
除了指代植物,“棘”字还有许多引申含义。在古代,“棘”可以指代监狱,这是因为古代监狱周围常种荆棘作为屏障。《易经》中有“系于棘”的记载,这里的“棘”即指监狱。在现代汉语中,“棘手”是一个常用词,形容事情难办、处理起来有困难,这正是从“棘”的多刺、难以接近的特性引申而来。
在古代文化中,“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由于荆棘多刺且生长茂盛,它常被用来比喻困难、障碍或危险。例如《左传》中有“荆棘载途”的说法,形容道路艰难。在文学作品中,“棘”也常被用来烘托悲壮或艰难的氛围。“棘”还与“戟”(一种古代兵器)形近,有时会被用来象征武力或战争。
在现代汉语中,“棘”字的使用频率虽然不如一些高频字,但在许多固定词组中仍然常见。例如“棘手”形容事情难办;“棘刺”指荆棘的刺;“棘皮动物”是动物学中的一个分类;“棘轮”是一种机械装置。“棘”字还出现在一些专业术语中,如“棘球蚴病”(一种寄生虫病)。这些用法都保留了“棘”字与“刺”“困难”相关的核心意义。
“棘”字与“刺”“戟”等字在形、音、义上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明显区别。“刺”与“棘”同源,都从“朿”而来,但“刺”更侧重于指具体的尖刺,而“棘”则指多刺的植物或引申的困难。“戟”是一种兵器,与“棘”形近但意义完全不同。在方言中,“棘”的发音和用法与普通话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学习“棘”字时,需要注意其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棘”与“集”“急”同音,但意义完全不同;与“刺”“戟”形近,但读音和意义有别。在书写时要注意“棘”是左右结构,左边“朿”的笔顺为横、竖、横折钩、竖、撇、捺,右边相同。掌握“棘”字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个字。
“棘”字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汉字,从指代多刺植物的本义,到象征困难、障碍的引申义,再到现代汉语中的固定用法,都体现了汉字的丰富性和演变过程。了解“棘”字的拼音、字形、含义和文化背景,不仅可以正确使用这个字,还能从中感受到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掌握“棘”字的正确读音“jí”,有助于提高汉语水平,丰富词汇量。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棘 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