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拙”是一个由两个常用汉字组成的词语,正确读音为 cū zhuō。其中,“粗”字读作第一声,“拙”字读作第二声。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表达中较为常见,其含义与字形结构密切相关。下面将从发音、释义、用法及组词等方面展开介绍,帮助读者全面掌握这一词汇。
“粗”字由“米”和“且”组成,本义指粮食加工未精的状态,后引申为“不细致、不光滑”或“粗大笨重”的含义。而“拙”字由“扌”(手)与“出”构成,原意为“笨拙、不灵巧”,后多用于形容技艺欠佳或思维方式简单直接。二字组合成“粗拙”,则强调一种未加修饰的质朴感,或指技术层面的粗放与不足。
“粗拙”在汉语中的主要含义包括: 1. 形容外观或形态粗糙不精致,例如手工艺品未经精细打磨,呈现原始质感; 2. 比喻手法或技艺粗放简单,常见于评价艺术创作或劳动成果; 3. 在某些语境中带有贬义,暗指态度敷衍或能力不足。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因网络文化兴起,“粗拙”也被赋予了“返璞归真”“去繁求简”的积极意味。
《红楼梦》中曾用“粗拙石”暗喻顽石未经雕琢的原始状态,赋予其哲学象征意义。而在现实应用中,该词的感情色彩需结合语境判断:
随着语言发展,“粗拙”一词的适用范围扩大。年轻人将其用于自嘲,如“粗拙设计但实用至上”体现实用主义思潮;设计师借“粗拙美学”倡导简化形式、回归功能本质。甚至在游戏《原神》中,角色钟离台词“此乃粗拙之物,却藏天地至理”,赋予词汇跨次元的解读空间。
“粗拙”与“粗糙”“粗陋”词义相近,但存在微妙差异:
古籍中可见精妙用例:苏轼《凤翔八观》写石鼓文“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模糊半已隐瘢胝,诘曲犹能辨跟肘”即暗含“粗拙”之意。至清代《浮生六记》,沈复以“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呼应“粗拙生活”的哲学意蕴。近现代作家汪曾祺更将“粗拙”升华为美学符号,《人间草木》中写道:“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的粗茶淡饭,恰显生活本味。
基于“粗拙”的结构特征,建议从反义词“精巧”“灵秀”反向拓展词汇库:
掌握“粗拙”的多维用法,需注重语境适配: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粗拙怎么读拼音和组词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