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是一首北朝民歌,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它独特的魅力流传至今。以下是《敕勒川》的全文及拼音:
敕勒川,阴山下(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
天苍苍,野茫茫(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
风吹草低见牛羊(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
这首民歌描绘了北方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诗的开头“敕勒川,阴山下”,直接点明了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展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让读者瞬间感受到了大漠边疆的辽阔与豪迈。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将天空比作巨大无比的圆顶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这种奇特的想象把天地的广阔无垠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形象地描绘出草原上天空低垂、大地辽阔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天苍苍,野茫茫”则进一步渲染了草原的空旷与辽远。湛蓝的天空,广袤无垠的草原,在这简单的八个字中,展现出一种宁静、深邃的美,让人的心胸也仿佛随之开阔起来。
而“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全诗的精髓所在。轻轻一阵风吹过,丰茂的牧草随风起伏,低伏下去,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生动地展现了北方牧场的勃勃生机,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在草原上悠然自得地吃草、漫步的画面,感受到了草原生活的悠闲与富足。
《敕勒川》这首民歌诞生于北朝时期。当时的北方地区各民族相互融合,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这首诗歌反映了敕勒族人民对自己生活的草原环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从文化意义层面来看,它是北方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的描写,传承了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对大自然和生活的质朴情感。它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宝库,也为后世研究北朝时期的社会生活、民族风貌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这首诗也在文化传播交流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人对草原美景和草原生活的向往。无论是文学创作、教育领域,还是在文化交流活动中,《敕勒川》都常常被提及和引用,其魅力经久不衰。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古诗敕勒川全文带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