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不周载,dì bù zhōu zài,在汉语中是一个较为少见但意义深远的成语。它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具体来说是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事物的不完备或不周全。
根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古代有位水神名叫共工,他与火神祝融发生争斗,最终失败。愤怒之下,共工撞倒了支撑天地的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于是形成了现在的天空向西北倾斜、江河东流入海的现象。这一事件不仅在地理上造成了变化,也成为了“地不周载”这一成语的起源。
“地不周载”的意思是指大地无法完全承载一切,引申为事情或计划存在缺陷、不足之处。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可以用于形容某种方案、计划等不够全面或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使用时,通常带有提醒或警示的作用,强调做事要细致周到,考虑问题要全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不周载”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考和宇宙观。古人通过这样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于完美与不完美的辩证看法。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乃至人们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面对现实中的不完美,追求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
在日常交流或书面表达中,“地不周载”可用于多种场合。例如,在讨论某个项目计划时,如果发现其中存在考虑不周的地方,便可以说:“这个计划虽好,但仍有些地方显得地不周载,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这不仅能准确传达信息,还能体现出说话者的文化底蕴。
通过了解“地不周载”的含义及其背后的典故,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个成语都是历史的沉淀,它们以简洁的形式浓缩了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学习这些成语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地不周载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