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的拼音和部首和组词.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48  评论 0

摘要:耸的拼音和部首和组词“耸”是汉语中常用的形声字,读音为sǒng,声调为第三声。它的结构由部首和其余部件构成。其中,部首是“耳”(在《新

耸的拼音和部首和组词

“耸”是汉语中常用的形声字,读音为sǒng,声调为第三声。它的结构由部首和其余部件构成。其中,部首是“耳”(在《新华字典》中归入“耳”部),这一部首与听觉、感知相关,但“耸”字的意义实则偏向“高起”或“高耸”的形态,属于形声字中“以形记义”的特殊案例。除部首外,其右侧部分“从”与声旁“松”(繁体为“聳”,由“耳”与“從”组成)结合,共同形成字义的表达。

字义解析及常用组词

“耸”的基本含义为“高起”或“直立”,并引申出“震惊”“高耸入云”等语境意义。在日常使用中,该字常与自然景物或动态场景关联。以下是其常见的组词及用法:

  • 高耸入云(gāo sǒng rù yún):形容山峰、建筑物等极为高大,仿佛插入云端。例如:“这座雪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令人震撼。”
  • 耸立(sǒng lì):指物体直立且突出的状态。如:“城市天际线由无数摩天大楼耸立而成。”
  • 耸肩(sǒng jiān):描述抬高肩膀的动作,常表达无奈或不在意的情绪。例如:“他对问题耸了耸肩,未作答复。”
  • 耸人听闻(sǒng rén tīng wén):通过夸大事实制造惊人效果。例句:“这条新闻标题耸人听闻,实际内容却并无新意。”
  • 危言耸听(wēi yán sǒng tīng):用虚假言论引发恐慌,强调夸大危害。如:“他总爱危言耸听,实则回避真实问题。”

文化语境与多维用法

在文学创作中,“耸”字常被赋予动态画面感和情绪张力。比如诗句“层峦耸翠,隐天蔽日”通过描写山势的拔地而起,传递自然之险峻;而“耸人听闻的谣言”则在辩论中突显言辞的煽动性。值得注意的是,该字的发音sǒng与“悚”同音,故“耸”在特定场景中亦可传达惊惧感。例如成语“毛骨悚然”虽含“悚”,但“耸人听闻”中隐含的感官冲击与其相通,形成语义关联。

书写规范与易错点

书写“耸”时需注意右半部分的笔画顺序:先写一撇,再写竖、撇、捺,最末一笔为长竖。部分使用者易将右侧简化为“从”(两人并立)或添加多余横线,导致字形错误。部首“耳”虽与听觉相关,但此处通过形旁表义规则衍生出“高耸”之意。教学时可通过“耳畔听风声渐远,目见峰峦耸云霄”等对比句式帮助理解其形义分离现象。

构词能力与拓展应用

“耸”作为合成字的核心语素,可与其他部件组合形成新词。例如“耸峙”“耸翠”分别用于描绘山石突兀和植被繁茂之景;方言中“耸动”亦表惊呼或突发动作。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网络用语发展,“耸”字出现口语化倾向,例如“事情听起来有点耸”,虽非标准用法,却反映语言的活态演变。

跨语言对比与文化符号价值

汉字“耸”在跨文化传播中常引发兴趣。如日语借用汉字写作“聳”,保留原意;韩语则用音译“?(song)”替代。其构字逻辑体现象形与会意结合的特点:以人体感官(耳)隐喻空间视觉(高耸),形成独特的美学意趣。这种“以小见大”的创字思维,正是汉字系统承载中华文明认知方式的重要体现。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耸的拼音和部首和组词

点击下载 耸的拼音和部首和组词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7777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333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