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早年创作的五言律诗,全诗以自然意象与离情别绪交融为核心,展现了春草的顽强生命力与离别的深沉情怀。该诗的拼音标注有助于理解古诗的音韵结构,同时为现代读者提供诵读指导。以下将结合拼音解析、诗意注解与艺术特色展开分析。
以下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拼音标注及逐句解析:
Fù dé gǔ yuán cǎo sòng bié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yī suì yī kū róng。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yě huǒ shāo bù jìn,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yuǎn fāng qīn gǔ dào,qíng cuì jiē huāng chéng。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yòu sòng wáng sūn qù,qī qī mǎn bié qíng。
首联“离离原上草”以叠词“离离”(lí lí)描绘草原延绵不绝之景,“一岁一枯荣”(yī suì yī kū róng)则通过时间循环暗示生命轮回。颔联“野火烧不尽”(yě huǒ shāo bù jìn)双关自然现象与人生困境,后接“春风吹又生”(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凸显生命力的韧性。颈联由近及远,以“远芳侵古道”(yuǎn fāng qīn gǔ dào)勾连历史沧桑,“晴翠接荒城”(qíng cuì jiē huāng chéng)渲染时空交织的苍凉感。尾联“又送王孙去”(yòu sòng wáng sūn qù)点明送别主题,“萋萋满别情”(qī qī mǎn bié qíng)赋予春草以人性化的离愁。
白居易运用对比手法贯穿全诗:“野火”与“春风”构成破坏与再生的张力,“远芳”与“晴翠”则通过视觉延伸构建空间层次。诗中“王孙”(wáng sūn)借指离人,典出《楚辞》,赋予传统意象新意。尾句“萋萋”(qī qī)双关草色浓密与情绪浓烈,实现景语与情语的转化。这种以草木喻人生的写法,折射出中唐文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洞察。
此诗突破了单纯写景的局限,将个人际遇升华为普遍的生命哲思。在“五四”时期被胡适选入《白话文学史》,成为古典诗歌现代阐释的典范。当代学者指出,诗中“烧不尽”的意象暗合生态循环观,与当代可持续理念形成跨时空对话。而“萋萋满别情”的情感表达模式,仍为现代诗歌及流行歌词借鉴,如罗大佑《恋曲1990》中“乌溜溜的黑眼珠”化用了类似具象化抒情手法。
诗作采用平仄相间的律句结构,首联用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颔联“烧不尽”“吹又生”形成工对,产生声调上的参差美。诵读时需注意“侵”“接”二字开口音的延展性,尾联“萋萋”以鼻音收尾增强余韵。建议以每分钟120字的节奏,模仿唐代“永明体”吟诵腔调,通过语调起伏再现原作的音乐性。
历经千年传诵,《赋得古原草送别》始终焕发着生命力。其不仅是格律诗的典范文本,更是中华文化代际传承的精神纽带。当代读者在解码其拼音与诗行的过程中,既能触摸到唐代的月光,亦能照见当下的精神图景——那亘古常新的精神内核,恰似诗中“野火烧不尽”的春草,在文明的长河里持续萌发新芽。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