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更定”(Shi Ri Geng Ding)这一表达源自中国古代的计时制度,它指的是当天的最后一个时辰,即从晚上7点到9点这段时间。在古代中国,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而这些时辰是以地支来命名的,如子时、丑时等。更定则是特指戌时,也就是黄昏至夜晚初临的时间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是夜间报时的单位,夜间的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每更大约为现在的两小时。到了宋朝,城市生活逐渐丰富,宵禁政策放宽,市井生活变得更加活跃,因此更夫敲更不仅是为了提醒时间,也成为了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更定之时,不仅是白昼与黑夜的交接点,也是人们结束一天劳作、回归家庭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对于文人墨客而言,更定则常常出现在诗词歌赋之中,用来描绘静谧的夜景或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都曾提到过“更定”。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就使用了这个词语来设定故事发生的时间场景,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书中描述的荣国府和宁国府内的日常生活,往往以更定为节点,显示出封建贵族家庭生活的规律性。而在一些古典小说中,更定也是一个常见的元素,用以刻画人物的性格或者推动情节的发展。诗人杜甫在其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里的“八月”正是秋季的更定时分,通过这样的描写,杜甫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不再使用传统的时辰计时法,但“更定”的概念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仍然影响着我们。随着都市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可能会错过更定这样一个安静下来、反思自我的美好时刻。然而,对于那些追求精神富足的人来说,他们依然会在忙碌的一天后,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泡一壶茶,阅读一本好书,或是聆听一段音乐,以此来迎接即将到来的夜晚。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古老更定文化的现代诠释。
“是日更定”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计时词汇,它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一座桥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将传统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刻。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民族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是日更定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