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孝道的对联故事有哪些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23/3/9 11:29:16 人气:5 加入收藏 标签:父母 人生 对联 子女 自己

古人的三副对联,渡了无数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布衣粗食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01

有人说:“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还有人说:“渡人渡己,渡己渡人。”

看似两句矛盾的话,合起来分析,就会发现,所谓自渡,其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不是一个人硬扛着。

生活中,外人拉你走一辈子很难,拉你一阵子的人,也不多,但是你要明白,是“智慧”在渡你,而智慧的源头,是先人、社会、困难、生活等。

在智慧的大海里,我们常常会看到“对联”。两句朗朗上口的话,不仅对仗工整,还表达了特别的意思。或喜气,或哲理,或唇舌战。

如果你遇到了难处,读一读以下三副对联,慢慢就释然了。

02

第一,关于人生: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源自于杭州的灵隐寺。也有人刻意去寻找了一番,没有找到对联。不管怎样,对联的存在,让很多人理解了“半”,懂得了进退。

南宋时,宋高宗给宋孝宗,因此宋孝宗感恩戴德,尽心孝顺,体现了父子情。

有一天,宋高宗去灵隐寺游玩,看到一个端茶送水的中年人,问:“为何到这里来当行者?”

中年人说:“我本是南郡太守,因得罪了人,弄丢了官职......”

离开灵隐寺,宋高宗把事情反馈给了宋孝宗。很快,中年人的官职,得到了恢复。

下大雪的时候,宋孝宗安排人赋诗,并把诗送给高宗,创造快乐的氛围。有一个叫甄龙友的书生,写道:“看来不是飞花,片片是丰年瑞。”获得了头彩,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

宋高宗的晚年,可谓是称心如意。

可是,宋孝宗励精图治,爱惜家庭,但是他的晚年,却活得有些悲凉。

宋孝宗让位给宋光宗,本可以颐养天年,但是皇后李凤娘为人刻薄,想方设法阻止宋光宗做孝顺的事情。

宋孝宗过生日、生病等时候,都不能见光宗一面。

古人云:“只因泼妇一张嘴,做了忤逆不孝人。”

不难发现,不管是皇帝,还是普通人,都难以“称心”,人生总有不完美的地方。如果一定要追求完美,反而会让自己很难受。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如果活得很不快乐,也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前途、成绩,不必懊恼。学会给人生留白,让那些无法得到的,停留在留白处。

做人,永远不满,才会一直走在追求的路上。正所谓,学无止境,爱无绝期,前途无量。

03

第二,关于命运: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源自于《增广贤文》,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命好的人,在低谷的时候,期待改变命运,而不是听天由命。想法固然很好,但是现实却有偏差。

《西湖二集》第四卷里,有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朱元璋登基后,发现御膳房里有一个很细心的厨子,一开口就赐了五品官。一个老书生听说这件事之后,感慨:“十年寒窗下,何如一盏茶。”

朱元璋笑着回答书生:“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第二个故事:南宋时,有一个史侍丞上朝汇报工作。皇帝问他关于宋高宗的往事。

史侍丞刚要开口,有一条蜈蚣爬到了手臂上,咬了一下,他疼痛难耐——欲语泪先流。

皇帝认为,这个史侍丞是思念先帝的功德,应该得到嘉奖。因此,史侍丞被提拔为侍郎。

很多无心之举,可以成就一个人,很多努力,本是徒劳无功。

因此,聪明的人,都懂得——顺其自然,争其必然,失之坦然。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了。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哪怕结局没有达到预期,也没有关系,毕竟自己的内心是圆满的。

看过这样两句歌词:“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有或者没有,得到或者失去,遇见或者离别......世事无常,并不是我们可以百分百把握的。当你为了昨天的伤痛而哭泣的时候,还会弄丢今天的幸福,不如看清命运,然后顺着命运的方向出发,定能水到渠成。

04

第三,关于心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当年的林则徐,一心救国救民,但是他却遇到了一些官员的阻扰,事业并不太顺利。与其耿耿于怀,不如主动释怀,因此挥笔写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在广州等地禁烟,开展了虎门销烟,震惊中外。

道光皇帝亲自写下“福、寿”牌匾,送到广州,以资鼓励。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朝廷的软弱,投降派的反对,外敌的施压,林则徐反而成为了“罪臣”,连续多年被流放。

时光如梭,道光二十五年,林则徐被重新启用,任陕西巡抚等职。

当我们老了,回头看自己的一生,真的是“波澜起伏”,很多的路,是迂回前行的,倒退着走,也不奇怪。

把所有的苦难当成渡人的船,把人生的拐点当成突破口,把别人给的压力当成动力,人生的格局就大不一样了。

你可以容下全世界,那么你就享受了全世界的福气。你的坚强,如山一样伟岸;你的柔软,如海一样磅礴。

05

“渡”,是摆渡,更重要的是渡心。

学一学古人的对联,从朗朗上口的文字里,找到一些安慰,如沐春风。

人生百年,能够做成什么?又有什么做不成?是有定数的。

努力不一定能成功,所有的成功都是努力的结果。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唯有一颗平常心。

苦难不仅能战胜,还能“享受”,苦中作乐,先苦后甜。

从今往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厚养尽孝道,薄葬情亦深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随想

我们南方人都知清明、中元是祭祀先人的节日,却不知有“寒衣节”。今早打开微信,见一友人发“十月一,送寒衣”的图片,查阅资料方知其来历。

寒衣节,俗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北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中国“三大鬼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祭扫,纪念亲人,谓之“送寒衣”。

送寒衣不单是传统祭祀的习俗,后来演变为给健在的父母长辈送棉衣、厚衣,表达晚辈对老一辈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孝养父母,天经地义”成为寒衣节的核心要义。自然而然作为“百善孝为先”的华夏民族的重要传统。

常言道,家是房,父母是梁。无梁不成房,无慈不成家。父母就是我们的根,老话说:“不孝父母,拜佛无益。”善待父母,才有福。”孝顺的人有福。福报来自善行,善待父母,一家和睦,自然能够积福报,改变命运。

善待父母,贵在细心。父母在乎的不是物质享受,而是儿女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出的对父母的在意。山珍海味,不如做几道父母爱吃的家常小菜;钱财物质,不如有空常回家看看。 处处留心,用心陪伴,把孝心化作行动,用你的细心让父母过得舒心。

善待父母,多些耐心。不论多大年纪的父母,都需要当儿女的耐心对待,尤其是父母年老之后,更需要我们付出百倍耐心。善待父母,面对父母的唠叨不要烦躁,不要顶撞,要知道唠叨的背后都是关心与经验。 父母年纪大了,手脚不灵活了,思维不活跃了,面对他们理解不了的,要有耐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善待父母,要用心。只是怀揣这一颗孝心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行动把你的孝心落到实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别说等自己条件好一点再尽孝,时间不等人,父母不需要多好的条件,别给自己留下遗憾。

善待父母,多些用心。再忙也要陪陪他,再累也要跟他说说话。让父母知道,他们一直在你心上。父母在,才是家。家和睦,人才有福。 善待父母,以细心、耐心、用心换父母顺心、舒心、惬心。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孝道的传承。然而近些年却出现了不少城镇都市儿女不闻不理年老需要帮扶的双亲,乡村子女不赡养父母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有的确实工作太忙,有的工作地点在远离父母的异乡;有的是经济能力低而困扰。但不少则是自己明明有条件却也找想方设法找借口,不问不理不赡养。更让人不理解的是,这些不赡养父母的子女,在老人去世以后,却要给老人家风光大葬,丧事是办得热热闹闹,特别是在小城镇和农村尤为突出。就算是经济条件差,家里没钱的,借钱也要办一个热闹的丧事。这又是为何呢?农村里的老农道出了以下几点根由。

为了面子

在农村,家里有老人去世那是大事情,不但亲朋好友大多会过来,而且村里的人也都会过来帮忙。而那些子女们也会为了给自己的脸上贴金,就算是平时不怎么照顾老人,没有尽到赡养义务的子女,也会想方设法给老人风光大葬。他们以为这样做了,别人就会说他们是孝顺的子女了,其实乡邻们心里大明镜似的。

相互攀比

盲目攀比,打肿脸充胖子。如今在农村里,啥事都讲究排场,比高低,办丧事更是如此。既然张三李四家都办得这么气派,那我王二家里要办得比你家更排场。哪怕是自己没钱,借钱也要比过别人。

趁机敛财

当然了,还有一点很多人都是心知肚明的,那就是可以趁机敛财。听村里的老人说,现在无论是什么喜事,办得越大,“赚”的钱就越多。尤其是丧事,更是如此。有些家庭给老人办丧事不但不会亏钱,反而还能净赚几万块钱。

含辛茹苦抚儿长,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毫无保留的,坦荡无私、任劳任怨的。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无论如何孝顺父母,尽心赡养,都难报养育之恩的万一。趁着父母还在,及时行孝吧。如果生前不尽为人子女的孝亲责任,父母一旦离去,再去举办风光大葬,本末倒置,又有多大意义呢?

厚养尽孝道,薄葬情亦真。值“寒衣节”到来之际,谨撰对联一幅送天下双亲健在的朋友的共勉。

横批:厚养薄葬

上联:养父母平时和颜嘘寒解难,胜过父母百年归山终日哀啕;

下联:奉双亲闲暇悦色问安奉汤,强于父母万千排场葬礼风光。

姜闵华于石棉

庚子年 “寒衣节” 农历十月初一

诗词欣赏

俞居易

宋代: 葛胜仲

吾州两支邑,伯季俱鸣琴。清谈一倾倒,亹亹正始音。

文室赖芝兰,药笼资桂参。猥示晏楹书,什袭缄藏深。

好事识雅趣,扬美知孝心。跻荣荷门基,行矣勋业寻。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37631.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