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怡顺堂的对联 ——龙门孙蓉第耕读传家的世代相承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23/3/5 11:09:15 人气:19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子孙 匾额 家族 政府

忠诚丨干净丨担当

『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省、市纪委全会和区委二届二次全会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区档案馆在区纪委的指导下,立足本职、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反腐倡廉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档案部门优势,结合“清廉机关”“模范机关”建设,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打造“兰台话廉”品牌。

龙门古镇,一条小溪穿村蜿蜒而过。溪畔,一座古朴的石桥旁,便是孙晓梅、何满子的故居——怡顺堂。2015年,经政府斥资修缮后,作为孙晓梅烈士纪念馆和何满子事迹陈列室对外开放。

走进大门,穿过天井,步入厅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柱联:

祖有遗言莫纵樗蒱莫纵酒,

家无长物半藏农器半藏书。

这副对联是孙晓梅、何满子的祖父孙蓉第所撰并手书的,原件木刻,因年代久远,已有残缺,收藏于孙晓梅烈士纪念馆,现柱联是根据孙蓉第手迹复制而成的。

在这副对联的上联中,“摴蒱”(音chū pú)借代赌具,泛指赌博。整句的大意是:祖辈向有遗训,不要热衷于赌博,不要贪图享乐,沉湎于酒色。下联中,“家无长物”,意思是家里没有特别值钱的东西,全部家产中,一半是农具,一半是书。

整副对联,对仗工整,言简意赅,平实如话,通俗易懂。稍加体味,便不难发现,这副对联其实就是一则家训。

孙晓梅、何满子的祖辈,处于中国社会的农耕时代。因此,首先训诫子孙不图安逸,远离赌博,远离酒色,辛勤劳作,勤俭持家,这是必须坚持的生存之道。而在把农具留给子孙的同时,还有大量的藏书。因为只有读书,才会有精神层面的追求。由此,留下农具,供子孙耕作;留下藏书,供子孙阅读——以耕读传家的宗旨得到了十分形象的诠释。

正是在这样的家训熏陶下,家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孙晓梅是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胞弟何满子是著名杂文家。上溯七代,堪称龙门孙氏的名门望族。

七世祖孙照,邑庠附贡生,治诗经,清乾隆候选儒学训导。

六世祖孙圣洪,清乾隆太学生。

五世祖孙诚意,清嘉庆太学生,为文林郎,晋赠奉政大夫。

四世祖孙继善,名秉元,以拔贡为候选知县,钦选直隶州州判。善诗赋,工书画,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咸丰时因督办团练有功,诰赠武德郎,晋赠奉政大夫。后在战争中阵亡,诰赠四品云骑尉世职。

曾祖父孙本,名寿彭,邑庠生,治十三经,工诗词,善书画,有父风,诰赠武德郎,26岁即在战争中与其父一起阵亡,诰赠云骑尉世职。

祖父孙蓉第,邑赠优禀生,治五经,同治十三年(1873)承袭云骑尉世职,诰授武德郎。光绪十五年(1889)督建富阳文庙,任劳任怨,浙江省学政潘衍桐给予“有功庠序”匾额,浙江省巡抚崧骏给予“懋著勤劳”匾额。宣统庚戍(1910)赐恩贡,为江西直隶州州判,充任江西高等审判厅推事。他精通医理,晚年回乡悬壶行医,乐善好施,国民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亲书“急公好义”匾额、国民政府行政院给予“仁心义举”匾额以示嘉奖。

孙晓梅、何满子的父亲孙家栋,浙江陆军测绘学校毕业,从事测绘工作,曾测绘杭嘉湖地区军用地图。

孙晓梅、何满子共有姐弟五人。大姐未出阁即去世,二姐孙晓梅,何满子是姐弟中的老三,原名孙承勋,1946年初,为逃避国民党政府通缉,从此改名为“何满子”。老四孙承焘,受姐姐孙晓梅影响,早年倾向革命,1938年10月在孙晓梅带领下赴皖南参加革命。小弟孙承煦,解放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不久病故。

在这个家族中,可圈可点的人物还有不少。

叔父孙家桂,1919年被国立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选为特别优待生,法科经济门甲等第一名毕业。应高等文官考试,获经济专科考试第一名。曾先后供职于义国公使馆、国际联合会、万国禁烟会、外交部条约司、中国关税特别委员会。

叔父孙家楣,黄埔军校五期生,1927年初随学生军东征后病故,葬广州黄花岗。

堂兄孙成修,叔父孙家桂之子,原名孙承烋,1937年12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1938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在新四军任职。1955年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6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堂兄孙承熙,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肄业,1938年10月与堂妹孙晓梅等几位热血青年,经过长途跋涉到安徽泾县参加新四军。后任新四军军部参谋。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不幸牺牲。

由此可见,怡顺堂的一副对联,形象诠释了龙门孙氏耕读传家的传统家风,它不仅是一个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更代表着一个家族的生存智慧和核心价值观。而业已形成的家风,绝不会因其生命的终止而停辍,而是通过血脉遗传,成为后辈子孙代代相继的强大基因。

来源 | 富阳档案馆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36860.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