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泰山刻了两个字,一直没人看懂,郭沫若一看,这个很简单!
提起郭沫若,想必大家都对他并不陌生,作为中国近代才名远扬的文学家,腹有诗书自不必说,著述的锦绣篇章也不在少数。在初高中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所津津乐道的“鲁郭茅巴老曹”一语也足以证明他在文坛的特殊地位。
虽然在专业之外的私生活与为人处世部分,大众对其观感褒贬不一,但郭沫若的才气与文学成就是毋庸置疑的,这份敏捷的巧思不仅体现在字里行间的灵感跃动,同样也由生活中的妙解妙答间展露一二。今天就来为大家讲讲郭沫若智解泰山石刻二字的故事。
一、大才子智解泰山千古二字
山东泰山以“五岳之首”的盛名跻身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行列。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名胜之一,一年四季下来,中外游人总是络绎不绝。这样登高望远的雅兴并不独属于现代人,古时的文人墨客同样也喜欢在云深不知处放歌纵酒,一展诗才。兴之所至,便已石为纸,刻己之情志。
因此,泰山上也遗留了不少的石阙、石碑等,其上的题字向人们诉说着穿越千百年的才情,在众多石碑题字中,位列泰山七十二景之一的“虫二”石刻是最令人们一头雾水的作品。简单而遒劲的二字,再无多余信息,究竟代表了什么呢?寄蜉蝣于天地的渺小?虫鸣鸟语的宁谧?
不得而知,也正是这种无解性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一探究竟。而郭沫若却轻而易举地破解了泰山石刻之谜。
故事发生于1972年,中日两国结束了之前紧张的局势,开始逐步恢复正常邦交,一群进行文化交流的中日学者来到泰山进行游览勘探。两国学者均有着深厚的国学底蕴,一路游山玩水,对沿路的文化历史痕迹侃侃而谈,不亦乐乎。直到走到“虫二”的石碑前,众人面面相觑,不解其意。经过一番激烈的探讨后,两国学者仍然无法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中方学者想到了求教郭沫若,人人皆知他在文史方面颇有造诣,郭沫若面对石碑思索半晌,轻运指尖,在两字周围分别加上一个“几”、“冂”,众人细细思索片刻,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古人玩的一个文字游戏,以繁体的“风月”二字去掉外面的边框,取其“风月无边”之意,以含蓄地赞叹泰山风景之秀美。郭沫若的才情韬略也因此而更广为人知。
二、“虫二”的历史渊源
被郭沫若所破解的“虫二”之谜,虽然心思细巧,但并非史无前例。总览史册,曾用“虫二”二字之人不在少数,且个个颇具才略。在泰山石碑之上留下“虫二”二字之人为清朝才子刘廷桂。
刘廷桂在世时声名也颇为显赫,十二岁就已榜上有名,是远近闻名的神童,更有“刘十二”的混号。一日,刘廷桂与友游于泰山,谈起西湖的“无边风月亭”,他兴之所至,也想在泰山石碑上书写四字。但碍于西湖的“无边风月亭”为乾隆手书,为避嫌疑,刘廷桂便使用“虫二”二字来寄予风月无边之意。
有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刘廷桂所书并非为了赞美泰山之景,而是为暗讽泰山尼姑。相传泰山斗母宫的尼姑毫无出家人的克制克己,行为未恪守佛理之道,纵情享乐。而常常前往泰山饮酒吟诗的刘廷桂自然也有所耳闻,对于身在红尘之外、心对红尘念念不忘的尼姑们颇有微词。本想书写“风月无边”暗讽尼姑,却碍于过于赤裸而作罢,转而以更为文人的方式嘲讽。
除刘廷桂与乾隆外,明代雅士唐寅是最早使用“虫二”之典的人,在明书《葵轩琐记》中曾记载,唐寅为人风流倜傥,时常出入花街柳巷,一次与一位颇有才情的妓女湘英相谈甚欢,便写下“风月无边”四字,世人皆以为她是赞叹湘英的美貌才情,唯独祝枝山闻言而道:“此嘲汝辈为虫二也。”认为唐伯虎是在夸赞自己比湘英还更多几分风月洒脱。追溯到近代,鲁迅也曾在写给林语堂的信中借“虫二”之典讽刺林语堂的文章只谈风月,缺乏深度。
三、郭沫若妙解对联二三事
小小“虫二”二字,便可翻来覆去这么多文章,足以见得中华文化之玄妙,而郭沫若便是文字游戏中的佼佼者,有关于他妙答对联、妙解字谜的趣事屡见不鲜,本文便列举一二以展现其才情。
相传郭沫若年少之时便已灵气非凡,但仍有着少年人调皮的心性,一次与同学相约,偷了寺庙中的桃子,老师得知此事,便出了一个上联,言明只要能对出下联便免去责罚。
上联为“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以此嘲弄郭一流的窃贼行径,郭沫若不甘示弱,思索片刻便昂然答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不仅对得工整漂亮,一腔豪情也尽显无疑。老师赞叹不已,如约免去责罚。
在郭沫若成年之后,才情仍然未减退分毫,一日,郭沫若前往普陀山游玩,意外拾得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其中一页记载着颇为伤怀的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为“春在何处”。郭沫若读毕颇为动容,敏感地意识到作者或萌死志,急忙四下找寻。所幸悲剧尚未发生,作者是一个失恋又落榜的女孩,对人生充满沮丧情绪。
郭沫若决定同样以文字开解她,将原来伤感的诗文改为“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意境霎时而变得磊落豁达,姑娘也因此而颇感安慰,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汉字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古老象形文字,其蓬勃的生命力、深邃感与灵动感总是吸引着一代代的文人沉迷其间,难以自拔。以汉字为根源而产生的文字游戏、解密对联等总与文人雅士有着分不开的联系。千百年来流传下来不少才子破解奇联、奇迷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而郭沫若巧解泰山“虫二”字谜的故事无疑是颇有意趣的,既让人们看到了汉字形义间的玄妙,也领略了郭沫若的才子风采,大家是不是也对这巧妙的文字游戏也产生了兴趣呢?
文/枕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