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厕所门前挂着对联?上联“来人不蹲就站”,下联看了让人捧腹大笑
前言:
身为中国人,我们肯定见到过对联,毕竟逢年过节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在门口贴上新买好的对联,别看对联只有简简单单的两句,可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联就已经是凝聚力我们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了,小小的对联当中,有太多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视。
但是有的人觉得对联过于难写,毕竟对于不了解的对联的人来说,很难把握好对联当中的对照的语句和语调之间的平仄问题,还有人觉得对联因为必须要对仗工整,就显得有一些呆板,没有灵性,但是这些其实都是对对联的误解,要知道在过去,对联可全都是手写的,只要你懂一定的知识,还掌握一定的技巧。
写一副好的对联其实很简单,而且对联的应用范围特别的广泛,不光是我们过年的时候贴在门上,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都能够贴一副对联,今天我们所要介绍的一副对联,就是书写于民国时期,张贴在厕所门口的一副对联,对联还能够贴在厕所门口?肯定有人不知道,对这件事产生了好奇,今天就正好借此机会,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其中的故事。
心血来潮建公共厕所:
其实这件事情还要一点一点的细说,首先说厕所的问题,听到厕所两个字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就可以把时间往后放,不要再去想封建时期的事情了,因为在过去封建社会的时候,只有那些王宫贵族才能够专门的去修建厕所,大部分普通人家,平民老百姓,都修不出什么像样的厕所,这个厕所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如今的山东境内的一个小县城当中。
在山东的一个小县城当中,当地的县长有一天突发奇想,想着自己身为百姓的父母官,想要为当地的百姓做一些好事情,于是就动用资金和人力,在县里面人员较多的位置,修建了五处公共厕所,当然这样做也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毕竟当时民国刚刚成立,清政府已经被推翻,全国各地都在忙着除旧迎新,这个时候修建公共厕所,的确有这样的意思存在。
回到正题,由于县长的高度重视,厕所很快就被人们修建完毕,但是厕所修建完毕之后,县长站在厕所面前,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还想要借这个机会好好的宣扬一番,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政绩,让别人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为了时代,是为老百姓。另一方面还是为了能够让厕所这件事情产生影响力,起码要让足够多的百姓来使用,要不没人用,修建厕所的目的岂不就是达不到了,就这样,在县长的一番冥思苦想之下,终于想出了一个既能够解决办法,还能够吸引人的点子,就是给厕所门前贴上写好的对联。
开拓创新,厕所门口贴对联:
在想到要在厕所门口贴上对联的时候,县长就开始了进一步的行动,他把这件事情分给了自己的随身秘书,并嘱咐秘书一定要办的漂漂亮亮,但是这件事情谁都知道并不好做,如果是简单写一副对联还好说,但是要把对联贴在厕所门口,还要刚好能够符合意境,不让人觉得十分突兀,这就难倒了秘书。
毕竟想出一个能够贴在厕所门口的合适的对联可不是一件轻易就能够做到的事情,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个秘书平时的时候就很注重人际交往,所以认识了不少有文化的人物,于是在秘书想不出解决办法的时候,就偷偷的去求教了自己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曾经还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清华大学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是我们国家著名的一所大学,能够从这所大学里面出来的人,都可以算得上是顶尖的人才,很显然秘书也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才把这件事情托付给了这个朋友,但是起初一开始的时候这个朋友还不愿意。
在当时社会还未完全开化,对联毕竟是这么有文化的东西,把这个东西贴在厕所门口,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实在是有一点不尊重,但是没办法,谁让秘书的嘴会说呢?尽管这位朋友一开始还不愿意,但是凭借着秘书的三寸不烂之舌,好说歹说,终于是劝动了这位朋友,他答应帮助秘书度过难关,于是,也就有了后来著名的五副对联。
最后一联,千古绝对:
话题回到对联身上,这位朋友写好对联之后请县长过目,前四副对联都十分的具有特色,但是到了最后一联的时候,确实让县长十分的惊喜,连连称赞说这副对联是水平最高的一副,那么究竟是什么内容呢,我们都知道,这副对联的上联是“来人不蹲就站”,那么下联是什么呢?下联就是“去者非男即女”乍一听可能旁人还看不出这其中的玄机,但是一听人讲解之后,相信你们就会明白县长夸赞的地方在那里。
要理解这副对联就不得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都知道清政府在当时已经被推翻,但是百姓们的思想却需要一点一点的开放,还是有很多人思想局限在当时的社会模式当中,这副对联就很好的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去者非男即女,在当时社会已经没有了太监的存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接下来只剩下了男女平等,再没有什么封建元素的存在,看到这一点,是不是在座的各位都被这位朋友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其实对联并没有什么困难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符合语境,就是一副合适的对联。
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就算是一副小小的对联,这背后也同样有它自己独到的地方,现如今我们国家同样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地为弘扬传统文化而尽一份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