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原文为:“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这首诗的拼音版如下:
Mò bǎ ē jiāo xiàng cǐ qīng ,cǐ zhōng tiān yì gù nán míng 。jiě tōng yín hàn yīng xū qū ,cái chū kūn lún biàn bù qīng 。gāo zǔ shì gōng yī dài xiǎo ,xiān rén zhàn dòu kè chá qīng 。sān qiān nián hòu zhī shuí zài ?hé bì láo jūn bào tài píng !
罗隐的这首《黄河》诗,借描绘黄河之水的一味奔泻,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沉感慨。首联“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诗人以阿胶喻澄清之志,却深感人心的难以捉摸,天意茫茫,难以预料。颔联“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则以黄河之曲折浑浊,暗喻仕途的坎坷不平和人心的复杂多变。
颈联“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刘邦以衣带诏激励功臣,然而功臣们最终却因权力斗争而自相残杀;仙人占斗,客槎轻泛,更是暗喻了世事的飘忽不定和人生的无奈。
尾联“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更是将这种感慨推向了高潮。诗人感叹,三千年后,有谁能知道今天的兴衰荣辱?又何必劳烦你去报告太平盛世呢?这既是对历史的沉思,也是对现实的无奈。
罗隐在《黄河》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他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通过黄河的浑浊和曲折,来比喻世事的复杂和人心的难测。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如“解通银汉应须曲”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曲折,又暗含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
再者,诗歌在结构上采用了跳跃性思维,从黄河的浑浊到历史的沉思,再到现实的无奈,层层递进,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和丰富。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如“高祖誓功衣带小”一句,借用刘邦和功臣的故事,增强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罗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的这首《黄河》诗,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他通过描绘黄河的浑浊和曲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人心的无奈。
诗人也通过对历史的沉思,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他感叹历史的兴亡变迁,感慨人生的无常和无奈。这种深深的忧虑和无奈,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黄河罗隐的拼音版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