膊拼音并组词.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2025-08-26  阅读 45  评论 0

摘要:膊拼音及基本释义“膊”字拼音为 bó,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基本释义与肢体或人体部位相关:一指“胳膊”,即肩膀以下至手腕的部分;

膊拼音及基本释义

“膊”字拼音为 ,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基本释义与肢体或人体部位相关:一指“胳膊”,即肩膀以下至手腕的部分;二是作为方言,特指“肩膀”。该字也衍生出其他引申义,如“裸露”或“暴露”的含义。这个字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均有广泛应用,例如“臂膊”“赤膊”等词汇,既可用于描述生理结构,也可用于比喻或形容特定场景。

常见组词解析

“膊”字的核心组词多与人体部位相关。以下列举几个高频词并附详细说明:

  • 胳膊(gē bo):
    指手臂,包括上臂、前臂与手部。如《红楼梦》中描写人物动作时常用“攥着胳膊”,表现紧张或用力状态。
  • 赤膊(chì bó):
    即光着上身,原指军事训练中的“袒裼”状态,后转为日常用语。如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生活时提及“赤膊汉子”,凸显劳动者的朴实形象。
  • 臂膊(bì bó):
    书面语中更强调手臂的力量感,常见于武侠小说。古龙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写道:“李寻欢的臂膊忽然暴起青筋”,通过肢体描写渲染打斗张力。
  • 肩膊(jiān bó):
    古汉语用法,指肩膀部位。如《水浒传》描写英雄形象多用“虎背熊腰,肩膊宽广”,塑造孔武有力的外形。

文化内涵与文学意象

“膊”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隐喻。在中国传统画作中,文人画常以裸露臂膊表现人物的豪迈,如《泼墨仙人图》中仙人袒胸露臂的形象;而在戏曲舞台,武将角色的服饰往往强调暴露“臂膊肉”,象征勇猛无畏。文学作品中,该字多用于刻画硬汉形象或苦难场景。例如鲁迅《药》中描写康大叔“赤膊扛着馒头”场景,既突显角色市侩性格,又暗示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

在方言中“膊”字还衍生出特殊修辞。粤语俚语“食咗饭未啊,膊头都黐住晒!”用肩膀黏连比喻忙碌疲惫,生动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网络流行语“膊头担得起天”则借夸张手法表达承担重任的担当精神,展现现代语言的创新活力。

医学与生物学术语中的应用

在专业领域,“膊”字用于精确描述解剖学结构。解剖学中,“肱骨”(humerus)即上臂骨,粤语地区口语常称“膊头骨”;生物力学研究中,“肩关节活动范围”常被简化为“膊部活动度”。日本汉方医学中保留了“膊痛”这一传统术语,特指肩周炎等劳损性疾病,体现汉字文化圈的术语传承。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医学教材多采用规范术语,但患者主诉时仍常用“膊痛”替代标准表述,这反映了语言的通俗化倾向。在法医学领域,“尸斑位置多见于肩胛及上膊”等描述亦保留了该字的专业用法。

字形演变与书写注意

从甲骨文到楷书,“膊”字经历了形声结构的完善过程。《说文解字》释为“从肉,尃声”,右部“尃”表声兼具扩散义,暗合肢体伸展之意。现代规范书写需注意:
1. 左窄右宽,右侧“尃”下部四点底需均匀分布;
2. 走之旁(辶)的捺画要舒展包裹内部结构;
3. 整体重心平稳,避免重心偏移导致的失衡感。

书法创作中,行草书常将“尃”部简化为连笔,如明代祝允明《赤壁赋》的潇洒写法。学习者需通过碑帖临摹体会笔画间的呼应关系,方能书写出气韵生动的“膊”字。

跨文化对比与趣闻

英语中对应的“arm/shoulder”无法完全覆盖“膊”的语境功能。如日语借用片假名「ボ」(bo)表示手臂,韩语「?」(pal)更贴近手臂本义。有趣的是,在新加坡华语环境下,“膊头油”成为防晒霜的幽默代称,反映移民文化的创造性融合。网络段子“膊头装空调”则以荒诞比喻消解高温焦虑,体现语言的生活化创新。

这类文化碰撞揭示了汉字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张力。无论是学术翻译的严谨选词,还是民间语境的俏皮改造,都在拓展“膊”字的语义边界,使其从单纯的肢体名词转变为文化符号载体。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膊拼音并组词

点击下载 膊拼音并组词Word版本可打印

管理员

  • 内容58066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282秒, 内存占用1.75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