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是汉语的一种音标系统,它用拉丁字母来表示汉语的发音。汉语拼音的声母是拼音音节开头的辅音部分,它对于准确地发出一个音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好比建造一座大厦的基石,声母的准确发音能为整个词语、句子的清晰表达奠定基础。
汉语的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可以分为七类。按发音部位可分为: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舌根音(g、k、h) 。按发音方法可分为塞音(b、p、d、t、g、k)、擦音(f、h、x、sh、r、s)、塞擦音(j、q、zh、ch、z、c )、鼻音(m、n)以及边音(l)。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声母的发音特点。
双唇音声母 b、p、m 是由双唇紧闭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b 是不送气音,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比如“八(bā)” 。p 是送气音,发音时气流较强,例如“爬(pá)” 。m 是鼻音,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头后缩,将气流逼入鼻腔,使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同时声带颤动,像“妈(mā)”的读音。
唇齿音声母 f 是由上齿接触下唇阻碍气流形成的。发音时,以上齿接触下唇,形成窄缝阻碍气流,再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如“风(fēng)” 。它的发音部位决定了发音的独特性,是汉语声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
舌尖前音 z、c、s 发音时舌尖平伸,抵住或接近上齿背阻碍气流 。舌尖中音 d、t、n、l 是舌尖抵住上齿龈发音 ,它们的发音动作都在舌尖与上齿龈或上齿背之间。比如“资(zī)”是舌尖前音,“打(dǎ)”是舌尖中音。舌尖后音 zh、ch、sh、r 则是舌尖翘起,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像“知(zhī)”“吃(chī)” 。舌面音 j、q、x 是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发音。舌根音 g、k、h 是舌根抵住或接近软腭阻碍气流得出,例如“哥(gē)”“可(kě)”“喝(hē)”。边音 l 是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如“来(lái)”。
准确地掌握汉语声母,对于汉语初学者,尤其是外国人学习汉语至关重要。它是拼读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只有正确发出每一个声母,才能将整个音节读准,进而理解字词的含义。对于汉语作为母语的我们来说,了解声母的知识也有助于纠音正音,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无论是在朗诵、演讲还是日常交流中,清晰的发音都能展现出个人的语言素养。
练习声母发音可以有多种方法。模仿练习是基础,通过听标准的发音音频或视频,模仿其口型和发音部位,不断地重复练习。还可以进行口型操的训练,专门针对不同声母的发音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口型练习,比如练习唇齿音时,着重练习双唇与上齿的接触。借助生字卡片,进行认读练习,也是强化声母发音记忆的好方式。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反复的练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汉语的声母,从而让汉语发音更加准确动听 。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汉语的拼音的声母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