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迭”的拼音是“bù dié”。它主要有两种常见的释义。它可以表示不及、赶不上。例如在一些古老的典籍或者较为古雅的表述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用法。当描述一个人追赶某个快速移动的事物却怎么也追不上时,就可以用到“不迭”,像“追之不迭”。“不迭”还有忙乱、匆促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手忙脚乱,各种事务应接不暇。如“他忙得脚不迭地乱转”,这里的“不迭”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人物忙乱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不迭”常常被用来增添语言的古朴、典雅之感。在古代小说里,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关于“不迭”的描写。比如《水浒传》中,就有“那厮见是公人,慌不迭的要走”的句子。作者施耐庵通过“慌不迭的要走”,将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惊慌失措、急于逃离的状态精准地刻画了出来。“不迭”一词的使用,使整个描写充满了画面感,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个人物匆忙转身、脚步慌乱的狼狈模样。在诗词中,也会有“不迭”的身影。虽然诗词对字词的运用更为凝练和讲究意境,但“不迭”也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发挥独特的作用,为表达情感或者营造氛围添彩。
虽然在现代口语中,“不迭”相对不是那么常用,但在一些较为书面化或者特定的语境中仍然会出现。在新闻报道或者比较正式的书面文件中,如果想要体现一种庄重、复古的风格,就会使用“不迭”。例如“面对新技术的冲击,部分传统企业应对不迭”。这里使用“不迭”比单纯说“跟不上”或“来不及”更具文学性和表现力。在一些地区的方言里,“不迭”的含义和使用频率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地方可能保留着比较古老的用法,而在另一些地方可能已经很少被提及了。
“不迭”有一些近义词,如“不及”“匆匆”等,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细微的区别。“不及”更多地侧重于强调能力或者条件上的不足,导致赶不上某个标准或者目标,例如“他的才华不及对方”。而“不迭”除了有赶不上的意思外,更具忙乱、仓促的情境感。“匆匆”主要形容时间短暂、脚步匆忙,更偏向于表现一种外在的行为状态,如“他匆匆离去”。“不迭”则更强调内在的应接不暇和忙乱的情绪状态。这种细微的区别使得“不迭”在准确地表达语义、描绘情境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要正确使用“不迭”,首先需要准确把握它的多种含义。在具体的语境中,要思考是要表达不及赶上的意思,还是忙乱匆促的意思,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要注意“不迭”整体的书面性和典雅性,避免在一些过于口语化、随意性很强的语境中使用,除非是为了刻意营造一种特殊的风格。还要考虑到与前后词语的搭配是否合适,例如“忙得不迭”是比较常见的搭配,但如果是“笑得不迭”就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恰当,因为在一般语境下“笑得”更多搭配“合不拢嘴”之类的表述,而“不迭”在这里可能需要更多的情境铺垫才能合理使用。
本文是由懂得生活网(dongdeshenghuo.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不迭的拼音Word版本可打印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